-
武汉长江大桥 编辑
武汉长江大桥(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中心里程在京广线K1206+027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
武汉长江大桥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4米,主桥全长1155.5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
2013年3月5日,武汉长江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武汉长江大桥
外文名: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别名:武汉长江一桥
始建日期:1955年9月1日
投用日期:1957年10月15日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类型:特大桥、公铁两用桥
长度:1670 m
宽度:上层:22.5米,下层:14.5米
车道设置:双向四车道、双线铁路
设计速度:公路:100千米/小时,铁路:160千米/小时
起止位置:楚琴立交、中山路
途经路线:龟山南路、武珞路
途经铁路:京广铁路
管理机构:武汉市公路管理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桥一事再被张之洞提出,依旧由日本工程师进行勘察工作,但此次勘察明确了选址,而且进行了大桥的初步设计,获得张之洞首肯,可惜此事不久后,张之洞被调离武汉,此次由日方工程人员开展的武汉初次选址设计工作,也戛然而止。
清宣统二年(1910年),美国方面有关人员对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又有一次动议,并积极向当时湖广总督游说,但因当时湖北财政状况严峻,大桥的建设耗资巨大,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清宣统三年(1911年)9月初,时任清廷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曾与德国银行签订协议,贷款100万美元,用于武汉建设跨江大铁桥,这是清末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动议的最后一次记载,其后因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成为历史,建桥念想也随之进入民国时代。
民国2年(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骥等13名土木门学生,到武汉来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虽此次规划未获得实行,但其选址被历史证明为十分适宜,与此后几次规划选址基本相同。
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成立武汉特别市政府,而刘文岛就任武汉特别市市长后,再次邀请华德尔来华,研商武汉长江建桥之事,可惜由于建桥耗资巨大而无下文,加之国民政府正忙于应付内部军事派系斗争,包括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内战,无暇顾及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
民国24年(1935年),鉴于粤汉铁路即将全线建成通车,平汉、粤汉两路有必要在武汉连通,原铁道部曾考虑仿照1933年建成的南京铁路轮渡,但由于武汉的长江水位涨落幅度比南京大一倍,两岸引桥工程较困难,被迫搁置铁路轮渡的方案。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图1
1950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指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筹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事项,并成立“武汉大桥测量钻探队”,进行大桥筹备工作。
武汉长江大桥
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召开第203次政务会议,会议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并采用苏联交通部鉴定意见,正式批准了武汉长江大桥初步设计;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号召中国全国人民支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中国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动工建设。
1956年5月31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8个江心墩的施工建设; 10月,武汉长江大桥完成各桥墩下沉管柱和从管柱内向降低岩盘钻孔的全部工作。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图2
1996年7月至1998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完成更换大桥纵梁上盖板大修工程;同年铁道部对使用40多年的大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工作。
2002年8月至9月,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第一次维修工作。
2015年6月3日至9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静动载检测工作。
2016年3月4日至31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第二次桥面维修工程。
2018年3月17日,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的到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第七次路灯照明的更换工程; 6月13日至15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铁路桥面的钢轨更换工作。
2019年3月25日至4月13日,武汉长江大桥再次进行桥面维修工作; 4月20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电梯进行维修工作。
2020年10月20日,武汉长江大桥完成受损护栏修复工程。
2023年12月8日,在武汉长江大桥开展的桥梁主动防撞预警系统实船测试顺利完成。至此,长江中下游最大“桥群”实现船舶主动防撞预警全覆盖。
武汉长江大桥全景
建筑结构
整体布局
武汉长江大桥主要由水上主桥、桥墩、上层桥面板、下层铁路双线轨道、四座桥头堡以及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武汉长江大桥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设计理念
景观设计 | ||
总体 | 武汉长江大桥主桥为钢桁架形式,引桥桥身则是采用拱的形式,钢架在形式上和材质上都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拱形结构在中国古代桥梁上使用普遍,采用拱形便于引起人们对于这样处理的认同感。 桥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檐四坡攒尖顶。在细节的处理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 | |
装饰 | 武汉长江大桥两侧的护栏装饰图案全部采用具象的花、鸟、虫、鱼、动物和植物作为造型素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用最具民族特色的镂空剪纸手法进行塑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铸铁艺术品。 大桥的正桥两端各有两个华贵典雅的庭式桥头堡,两侧是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剪纸雕花图案,每幅剪纸雕花图案间由横向的菱形祥云图案间隔,菱形祥云图镶嵌在圆柱中间,每根圆柱中间有一个小灯笼作的装饰,整体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中国工艺美术长卷,给人以无限美感和遐想。 | |
参考资料: |
设计特点
结构特点 | ||
总体 | 武汉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路,主桥为三联连续梁,引桥为钢筋混凝土梁。 | |
左引桥 | 左岸引桥铁路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引桥上部的公路部分采用柱式桥墩。01至010号墩为拱形刚架,011至014墩为双孔连续梁,015至016为单孔简支梁。横梁及钢架上设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口纵梁。 引桥正面设有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版拱。 | |
右引桥 | 公路结构与左岸引桥大致相同,公路通过长廊到达顶面,长廊外侧为钢筋混凝土连拱,内侧为片石土挡土墙,其顶面有横向铺设的公路路面钢筋混凝土口梁。9号桥台和10号桥墩的一部分基础筑于装配式旋制钢筋混凝土管桩上,另一部分则筑与岩层上。 | |
桥头堡 | 桥头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他部分结构为多层钢筋混凝土构架,构架中砌砖或设混凝土隔墙。桥头堡内根据三种不同高度设有过道、大厅及各种办公室;正桥钢梁系支承载桥头堡内靠近的二个钢筋混凝土大立柱上,引桥T梁则支承载桥头堡内靠按的钢筋混凝土立柱上。 | |
左岸桥头堡 | 左岸桥头堡(0号桥台)系筑在装配式旋制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上,打至岩层。 | |
右岸桥头堡 | 右岸桥头堡(9号桥台)的前半部为柱式基础,筑在岩层上,后半部为管桩基础。 | |
墙面 | 外墙下部用花岗石镶面,上部布有铁丝网用汰柿子粉墁,过大和大厅均作了艺术处理。 | |
参考资料: |
设计参数
武汉长江大桥总长1670.4米,其中,主桥长1155.5米,共3联9孔,每孔计算跨度为128米;左岸(汉阳侧)引桥长303.45米,共17孔,每孔跨度为17.2米,右岸(武昌侧)引桥长211。45米,跨度共2种,分别为17.2及16.0米。大桥共2层,其中下层铁路桥宽14.5米,上层公路桥宽22.5米,桥头堡共7层,桥头堡起平面尺寸为15x32米,高35米。桥上层公路人行道边缘石间宽18米,两侧人行道宽2.25米;铁路复线量轨道中线的间距为4.1米。
技术标准 | |
道路等级 | 城市主干道 |
设计速度 | 公路:100千米/小时,铁路:160千米/小时 |
车道设置 | 公路:双向四车道;铁路:双线铁轨 |
荷载标准 | 公路:汽-18,挂-100,铁路:中-24级 |
设计年限 | 100年 |
通航水位 | 18米 |
抗震等级 | 8级 |
参考资料: |
灯光照明
2018年3月17日,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的到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第七次路灯照明的更换工程,全线72套LED冷光源路灯全部更换为250W高品质进口暖光源路灯;换装后,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引桥照明光源完全统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军运会的到来。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照明
电子监控
截至2014年3月,武汉长江大桥装设有城市视频监控等设施,对桥面上来往的车辆进行违法行为抓拍记录工作。
2016年4月,武汉长江大桥安装地磁传感器,以此精准监测过江车流量。
升降电梯
截至2019年4月20日,武汉长江大桥在桥头堡内装设有升降电梯,方便游人在桥上欣赏长江景色。
票价票制
截至2018年1月,武汉长江大桥不实施收费制度,免费通行。
武汉长江大桥日落之景
通行事项
武汉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
1、全天候禁止载货汽车、大型载客汽车(城市公交除外)、专项作业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特型机动车、挂车、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行,准许自行车在长江大桥人行道内推行。
2、每日7时至23时,中型(含)以下载客汽车按车牌尾号分单双日通行;同时,禁止当日日期对应车牌尾号的车辆通行。如:1日、11日、21日、31日,禁止车牌尾号为1的车辆通行;2日、12日、22日,禁止车牌尾号为2的车辆通行,以此类推。出租车每日21时至次日7时不受尾号限制通行。
交通流量
2018年1月2日,武汉长江大桥全天车流量为64728辆车次。
截至2018年6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单日通行车流量为10万多辆车次、300余列火车车次。
技术难题
建设难题
武汉长江大桥桥墩
施工技术
武汉大桥采用了管柱钻孔法,主要内容如下:
针对武汉长江大桥在沉箱施工中所面临的困难,前苏联康坦斯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提出一个大胆的创意,摒弃当时设计的气压沉箱法,采用钻孔深桩基础,利用苏联煤矿竖井施工的缆绳冲击钻机,悬吊十字形钻头一起一落,利用钢丝绳的扭动,使得绳的末端在钻头顶部一个圆窟窿中,不断地向一个地方旋转微小的角度,在坚硬的岩石中砸出一个圆孔来;各种岩石的抗撞击能力较抗静压的能力弱10倍;岩石破碎后,用泥浆将钻渣悬浮起来,隔一段时间用取渣筒清孔;设备相对于旋转式钻机简单,动力不大。将这一事实方法一直到桥梁基础中来,在深水急流中下承并稳住一个直径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管柱圆筒,插道岩面,钻头一级缆绳在圆孔中起落,桶内形成泥浆,钻渣浮起溢出,将岩石冲砸成一个深圆孔后,清除残渣,下方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将管柱于岩盘紧密在一起;全面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深水筑墩“管桩钻孔法”。
荣誉表彰
文物遗产
武汉长江大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
2013年3月5日,武汉长江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8年1月27日,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2021年3月8日,武汉长江大桥被评为“武汉十大景” 。
诗词
1956年夏天,毛泽东来到武汉,第一次横渡长江,面对初现轮廓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即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诗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表达了对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赞美。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邮票
武汉长江大桥邮票
195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局发行纪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纪念邮票,其中第4枚邮票的主图是武汉长江大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
1976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邮政局发行j10("J"表示纪念邮票)《到大江大海去锻炼》纪念邮票,其中第2枚邮票的背景也是武汉长江大桥。
《到大江大海去锻炼》纪念邮票第2枚
1967年10月1日、10月6日和1968年5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局分3批发行文7《毛主席诗词》邮票1套14枚,有13枚都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毛泽东创作的诗词手书;第13枚便是毛泽东1956年8月创作的《水调歌头·游泳》。
《毛主席诗词》邮票
纪念章
1957年,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由铁路部大桥工程局,武汉大桥工程局,铁道部勘测设计院联合发行一套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章。纪念章为铜质。
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章反面
1964年,中国铁道部展览处(中国铁道博物馆前身)遵照铁道部指示,为庆祝中国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而设计制作纪念徽章;该徽章长4.0厘米,宽1.8厘米,金属质地,主图为横跨大江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雄姿,大桥上方有一道美丽的彩虹,蓝色为画面的背景,章上刻有“武汉长江大桥”字样,背面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字样,图案寓意武汉长江大桥犹如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就坦途。
武汉长江大桥
纸币
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贰角人民币上。
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贰角人民币
观景台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景观台竣工,是旅客赏长江、观望武汉长江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同时其台设纪念碑一座,碑高6米,重20吨。
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

武汉长江大桥观景台图2
灯光秀
2018年10月2日,武汉长江大桥在国庆节日期间以灯光秀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10分钟直播展现出梦幻江城的壮丽景象,诉说着“我爱您,祖国”的城市情意。
2019年4月30日晚,武汉长江大桥灯光秀再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呈现出一幅全新华彩画卷。
武汉长江大桥灯光夜景
“桥头樱花节”
2019年4月6日、7日下午2点至晚8点,在武汉长江大桥与江汉桥交汇处的汉阳琴台绿化广场樱花林,专为年轻人打造的“桥头樱花节”惊艳亮相,喜欢樱花与新奇潮流文化的市民可搭上“桥头”赏樱的末班车,赏游晚樱。
“武汉马拉松”
2019年4月14日,武汉市举行马拉松比赛,24000名跑友途经武汉长江大桥,领略武汉绝美风景。
24000名跑友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奔赴图
武汉长江大桥夕阳景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上一篇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