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襄城遗址 编辑
南襄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南襄城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是战国至汉代遗址。
南襄城遗址历史地理环境与楚人早期聚居地地望可互为印证,据此推断,南襄城有可能是早期楚城。遗址为不规则的长方形。20世纪90年代,发掘出灰陶器、青铜剑、铜箭等文物。遗址内文化地层堆积较厚,一般厚度在1.5~2.2米,最深遗迹距地表约5米。探明夯土台地7处,祭祀台1处、水塘1处、灰坑遗存11处和长方形排房式建筑遗迹1处。南襄城遗址所在位置是楚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城址内遗存丰富,对于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具有较重要价值。
2013年3月5日,南襄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南襄城遗址
地理位置: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南襄城村
所处时代:战国至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49-1-349
南襄城遗址
南襄城可能是早期楚城。南襄城遗址历史地理环境与楚人早期聚居地地望可互为印证,据此推断,南襄城有可能是早期楚城。
南襄城遗址
南襄城遗址位置图
南襄城遗址
城址
南襄城城址平面布局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垣四角为圆角,四边略向外侧凸出,尤以北垣凸出较为明显;东西长500~580米,南北宽280~410米,周长约1600米,面积0.1933平方千米。该城置四门,西城门和北城门遗迹尚存,城门宽9~10米;北城门面临沮河约140米,有土路直通河岸;东门被洪水冲毁,南门被现代民居叠压。城外四周有沮河、垒石坝沟河、野鸡沟河、笕口河等四水相拥,未见濠沟。
城垣
城垣现存6段,残长共约709米。其中地表现存1段西城垣,高出周边农田1.1~23米,长约185米,距地表深约02~04米;土底宽约9~24.3米,顶宽约1112.6米,厚约1.0~3.38米。其他5段均叠压在地下,长约524米,距地表深约0.3~0.5米,夯土残宽约2~12米,残厚约0.2~1.5米。城垣为人工夯筑而成,构筑在自然砾石和褐红砂岩层之上,其底部未发现早于城垣的文化层;每层夯土厚0.2~0.25米;构造形制为内缓外陡土垣,内坡平缓、坡度14°,外壁陡峭、坡度77°,垣顶未见跺墙,其形制不详。
文化层
南襄城遗址内文化地层堆积较厚,一般厚度在1.5~2.2米,最深遗迹距地表约5米。
遗迹
南襄城城址遗迹分布图
城址周边遗迹
古陶井
城址周边分布众多古遗迹。北城门外东北侧有一古陶井和窑址,再东为墓陵岗古墓群和军事要塞南襄堡;西城门外西侧为金包岭古墓群,再向西有一单券石桥,名“火石桥”,俗名“和氏桥”;城北沮河北岸山顶有朝廷观、白鸡寺等古建筑遗址和团包烽火台遗址。由此城沿沮河而下的20千米范围内,两岸分布有从新石器至唐代遗址17处。值得注意的是在南襄城下游发现如此多的墓群,特别是距南襄城南约4.5千米的老君观遗址采集的“西汉蹄形扁腹铭文铜鼎”和“战国窄身直柄铭文铜剑”以及距南襄城遗址东南17千米的双路遗址出的玉柄铜剑和玉器,其等级之高,为王所属,不排除附近有楚王居所的城邑和楚王陵的可能性,亦可与南襄城有关。
南襄城遗址陶片
地理位置
南襄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南襄城村。
远安县洋坪镇南襄城村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南襄城遗址,路程约35.5千米,用时约5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