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摩崖石刻 编辑
赤壁摩崖石刻,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西北约39千米处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赤壁山矶头临江崖壁上,西北临近长江,与洪湖乌林隔江相望。
赤壁摩崖石刻分布有字、符、诗词、画像等摩崖石刻共10处和一处篆刻图章。一处石刻残存隶书阴刻“赤”字,另三处碑体楷书;一处草书阴刻“鸾”字,一处篆刻图章,一处明代楷书诗文,一处明代行书题记;一处因位置较低,长期被江水漫漶,已无法辨认;一处阴刻诸葛亮及两个戴冠执矛士兵人物画像。 赤壁摩崖石刻是留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长的“三国题材”摩崖壁刻群,是研究晋以后摩崖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赤壁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赤壁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西北约39千米处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赤壁山矶头临江崖壁上
所处时代:宋、明、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61-4-06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6号石刻《过赤壁偶成绝句》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刻留。
7号石刻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刻留。
5号石刻“鸾”字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仲夏日刻留。
2021年,赤壁摩崖石刻实施了危岩体整治项目。
赤壁摩崖石刻远景
1号石刻“赤壁”
2号石刻“赤壁”
2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右上约3米处,为楷书阴刻“赤壁”二字石刻,与1号石刻点划笔法相同。时代不明,分布面积2.7平方米。
3号石刻“赤壁”
3号石刻“赤壁”
4号石刻“赤”
4号石刻“赤”
5号石刻“鸾”
5号石刻“鸾”
6号石刻《过赤壁偶成绝句》
6号石刻《过赤壁偶成绝句》拓片
7号石刻
7号石刻拓片
8号石刻
8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左70厘米处,为楷书阴刻诗词石刻,分布面积2.25平方米,时代不明,因岩体表面严重风化,字迹难辨。
9号和10号石刻人物画像
9号和10号石刻位于4号石刻的正下方,为阴刻人物画像石刻,线条清晰。9号石刻为诸葛亮相,分布面积2.25平方米。10号石刻为两个戴冠执矛士兵相,分布面积为0.72平方米。
篆刻印章
篆刻印章拓片
据说当时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率兵大败曹军后,把酒庆功,酒酣之余,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
相关诗文
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赤壁时写下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诗句。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赤壁古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保护范围,赤壁摩崖石刻及周围一定范围。四至:以赤壁山山脚为界,四周向外延伸30米。东面至赤壁大战陈列馆东南角,西面至山脚“赤”字旁,南面至山脚“鱼王餐馆”西南角,北面至山脚东风机站旁。
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界四至为界,四周向外延伸50米。东面至子敬塘东北角,西面至江边水厂提水室,南面至子敬塘西南角,北面至旅游码头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赤壁摩崖石刻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壁摩崖石刻遗址碑
地理位置
赤壁摩崖石刻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西北约39千米处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赤壁山矶头临江崖壁上。
赤壁摩崖石刻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赤壁摩崖石刻,路程约40.2千米,用时约5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