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编辑

湖北省咸宁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湖北省咸宁咸安区向阳湖镇境内的向阳湖奶牛场,是原文化部五七干校所在地。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分四个文物保护区即:五·七区、窑厂区、红旗区、向阳区,总面积约78000平方米,房屋144栋。旧址内除五·七干校学员自己动手修建的砖瓦结构平房和“干打垒”的土坯房外,还兴建了烧砖烧瓦的窑厂,另外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三座桥(红旗桥、五七桥、向阳桥)。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汇集了6000多文化人,尤其是有数百名文学大师、艺术巨匠和知名人士在这里劳动和生活过,这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世界近代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符号,是象征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

2013年3月5日,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地理位置:湖北省咸宁咸安区向阳湖镇境内的向阳湖奶牛场

所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813-5-20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69年9月,国家文化部在湖北咸宁向阳湖(原名关阳湖)建立五·七干校,干校下设文化部机关、文联作协口、出版口、文物口、电影口,共分五个大队。先后有六千余名文化人在干校当过学员,谢冰心冯雪峰沈从文严文井张天翼、张光年、陈白尘、臧克家李季、冯牧、箫乾、孟超、侯金镜等都曾在这里劳动和生活过。

1974年12月底,咸宁干校解散,合并于文化部另一所干校——原河北省静海的团泊洼。

1997年,咸宁市政府在“五七干校”旧址上建起了博物馆。

2014年,咸安区开始对旧址进行修缮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旧址一期维修、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建设及布展、核心区道路建设、旧址复原陈列展示和核心区环境景观绿化工程。旧址一期维修工程涉及向阳区21组建筑及五七区3组建筑,共计24组建筑的文物本体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咸宁市咸安区西北部向阳湖镇境内的向阳湖奶牛场,东与官埠桥镇接壤、连湖,南与汀泗桥镇毗邻,西濒西梁湖,北隔斧头湖与嘉鱼、武昌相望,京珠高速公路、咸潘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共分四个文物保护区即:五·七区、窑厂区、红旗区、向阳区,总面积约78000平方米,房屋144栋。旧址内除五·七干校学员自己动手修建的砖瓦结构平房和“干打垒”的土坯房外,还兴建了烧砖烧瓦的窑厂,另外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三座桥(红旗桥、五七桥、向阳桥)。其中,向阳区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遗址。24栋红砖垒成的平房,属于典型的北方建筑。房子的门廊上,挂有名人故居的牌子。每一排建筑被分隔为7间房,房间不过10来平方米,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右排第一间房,属于萧乾楼适夷住在同一栋房子的另一头;萧乾的对面,住的是冯雪峰;冯雪峰的邻居是韦君宜,再隔壁则是绿原。还有这些人的名字:仲超,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唐兰,古文字学家、青铜器专家和先秦史学家、甲骨文研究专家;卢光照,画家,齐白石弟子,北京“齐派四大家”之一;许麟庐,画家,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13年。

文物遗存

编辑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共收集相关书籍1000多本,毛主席像章52枚及一批有价值文化名人的日记本、劳动工具、学习用品、书信原件和电影拷贝、变压器、石磙、水泵、锄头、蓑衣、镰刀等实物4000余件,文化人在向阳湖干校期间原创画作120余张,老照片120余张,文化人回访向阳湖资料照片1.3万余张,并出版一批有较高研究价值的书籍和论文。

历史文化

编辑
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

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全国五七干校的历史从1968年5月到1979年2月,长达11年之久。咸宁五七干校存在了6年,即从1969年春到1974年底。当年,向阳湖五七干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驻校军代表全面领导。下设5个大队,26个连队。具体分布是:第一大队,文化部办公厅、政治部、政研室、电影局、艺术局、出版局、文物局、计财司、联络司、教育司、群文司等;第二大队,含北京图书馆(现改名国家图书馆)、文物出版社、文博研究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三家简称“革历博”);第三大队,含新华书店总店及北京发行所和储运公司、中国印刷公司、中印器材公司、人民出版社及农村读物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版本图书馆,以及红旗越剧团和勇进评剧团等;第四大队,含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等;第五大队,含中国电影公司及器材公司、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科学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科学研究所及洗印厂和幻灯厂、中国电影资料馆等。

价值意义

编辑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汇集了6000多文化人,尤其是有数百名文学大师、艺术巨匠和知名人士在这里劳动和生活过,这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世界近代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符号,是象征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孕育了郭小川的《楠竹歌》、陈白尘的《云梦散忆》《牛棚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张光年的《向阳日记》、臧克家的诗集《忆向阳》和上千幅关于向阳湖的画作,这些饱含热泪和深情的文字与图画,记录了他们劳动和生活的种种艰辛不易,也呈现了一颗颗承受屈辱打击而依然怀揣梦想赤诚的拳拳之心,成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的宝贵财富。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湖北省咸宁咸安区向阳湖镇境内的向阳湖奶牛场。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咸宁咸安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路程约17.5千米,用时约2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