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铭传旧居 编辑
刘铭传故居,又称刘老圩,占地约7万平方米。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下,是清代末年淮军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宅邸,故居系刘铭传在功成名就后于同治七年(1868年)回乡择址兴建的一所圩堡式庄园,旧居经历了战火和文革的洗礼,已经被损毁,只留下老宅的宅基和九间厅,后经肥西县文化局按照老宅旧时模样进行复建。
2006年5月,刘铭传故居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刘铭传旧居
地理位置: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下
占地面积:70000 m²
编号:957-Ⅴ-84
所处时代:清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号:国发【2006】19号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铭传旧居
光绪十七年(1891年),刘铭传因病从台湾离任后,返回故乡休养就住在这里。
2008年3月,肥西县政府投资1500万元,在大潜山北麓修建刘铭传墓园。2010年7月完工。墓园占地52亩,依清朝一品官员墓葬规格修建,照壁、照池、山门、牌楼、碑亭、神道、祭坛、享堂和坟茔、宝顶等依序排列。
刘铭传旧居
刘铭传旧居圩基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略短的矩形,圩内南部为生活居住区,北部为大堰,堰中有大、小两座小岛;圩四周有道宽约10-15米的护圩壕沟。原深濠内侧砌有石围墙,围墙转角处筑有碉堡、炮台,外濠内东南、东北各有一座大吊桥,两吊桥处均有两层门楼各七间;进门楼后是内濠,又有三座吊桥、三座门楼。北面大水堰中有一大一小两个小岛,大的面积约90平方米,岛上建有读书房,小岛面积60平方米,上面为弹药库,与之相对的是子药房,夹于两围墙之间。
刘铭传旧居
刘铭传旧居建筑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天井院内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建筑均为排山排柱,雕梁画栋,堂楼后部有盘亭(存放虢季子白盘)、花园、藏书楼等。正厅面对的是连接外壕的月牙塘,月牙塘为两角尖内弦为长方形的荷花池,池中有长方形花圃,四周雕刻石栏杆,两边有石桥相连。正厅西南是西洋楼,三间两层,为藏书楼。正厅北面为钢叉楼,五间两层,此楼有“压邪镇圩”之意。
文物类
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位于“钢叉楼”的后面,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故居内还建有稻米加工房、马号等建筑,错落有致;圩内还栽植许多名贵花木,其中的广玉兰传说为慈禧太后所赐。
刘铭传旧居
2004年,刘铭传旧居归还肥西县政府后,即着手开展保护维修工作,陆续对故居进行修复。
2006年,刘铭传旧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6月,刘铭传旧居被国台办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安徽省唯一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3年4月10日,交流基地正式授牌,为开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
刘铭传
肥西县刘铭传旧居纪念馆
交通信息:在合肥新西站乘坐井王车到刘铭传故居下。
门票信息:免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