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市镇古建筑群 编辑
浦市镇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是清朝时期遗存的古建筑群。
浦市镇古建筑群包含了万寿宫、李家祠堂、吉家祠堂、李家书院、杨茂源印书铺、谢逢开号、荣顺商号、吉家大院、余字镖局、姚家绣楼、鄱阳世第、青莲世第等13个文物点,均为明清时期古建筑,类型多样、功能完整,有砖木结构建筑206处。浦市镇古建筑群因地制宜,在营造工艺上善于吸纳外来文化与地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营造技法予以融合,体现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文化取向。现存的商号、商埠、码头等古建筑表现出较强的商业特征,是西南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物证,对研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浦市镇古建筑群还从侧面反映了中央王朝开发西南地区的历史进程,对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史及中国边疆开发统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浦市镇古建筑群是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在建筑物证上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7日,浦市镇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浦市镇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98-3-20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浦市万寿宫始建于明朝,现有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遗存,有600多年历史,后又经过清咸丰二年(1852年)和民国七年(1918年)两次维修,保存至今。据《辰州府志》记载,万寿宫原为“水府庙”,至清代,沅江流域商业经济发展繁荣,浦市作为沅水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各地商人汇集于此。江西戈阳两兄弟将“水府庙”改建为江西会馆,又称“豫章馆”。
2014年~2015年,对青莲世第进行修复。
青莲世第为清嘉庆年间遗留下来的窨子屋建筑,建筑主体由青砖和杉木构建而成,四周为灰白色风火墙,建筑内部空间紧凑且相对密闭。青莲世第位于浦市古镇文物建筑群中心地区,近邻李家书院、吉家大院,建筑坐西朝东,整体高约7米,建筑面积约560平方米,是一栋两层三进两厅的窨子屋建筑。
青莲世第入口和大门
青莲世第正厅
青莲世第中堂空间、 中厅
万寿宫会馆
万寿宫会馆
万寿宫会馆入口
万寿宫会馆牌楼石雕、石狮
万寿宫建筑入口处,雄狮踩绣球,脚踏寰宇,雌狮怀抱幼狮,有子孙绵长之愿。牌楼式的建筑大门作为空间的序幕,是万寿宫会馆建筑独特的标志。牌楼本来在防洪堤的位置,因修筑防洪堤便将牌楼后移,与建筑二进的大门接镶并融为一体。牌楼有石雕装饰,正上方竖刻“万寿宫”牌匾,周围雕刻着福禄寿和八仙过海场景,其他石雕内容多采用戏曲、小说、民间传说等富有祈福意义的题材,以表达美好的生活愿望和祝福。进入大门,首先经过的就是两层戏台,戏台在人上,人在台下过。上层为戏曲表演空间和准备空间,底层架空作为入口门厅。台柱两侧有对联:“做赋做诗,圈外文章殿外句;扮文扮武,水中月亮镜中天。”穿过戏台为观演院落,院落地面铺设均匀对称的长方形条石板,与正厅空间融合。正厅内十余米高的木质大柱子,均为红豆杉整木,柱子越往殿内越为粗壮。正厅有旱天井,井上加有屋檐,并铺有可透光的明瓦,既防雨又能保持室内的干燥,同时,增加了使用面积。穿过正厅,就到了后殿,后殿现修缮为严如熤浦市活动纪念馆。
吉家祠堂
吉家祠堂
吉家祠堂门堂
吉家祠堂寝堂
席纹花窗、 鼎纹花窗
浦市镇古建筑群
浦市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0年7月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历史鼎盛时期,有3条商贸街、12座城门、13省(地)会馆、20多座货运码头、45条巷弄、数以百计的封火墙“窨子屋”,以及古戏楼、寺庙道观、作坊(土地堂)等庞大的建筑群。
浦市镇古建筑群
浦市镇古建筑群现存的商号、商埠、码头等古建筑表现出较强的商业特征,是西南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物证,对研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浦市镇古建筑群还从侧面反映了中央王朝开发西南地区的历史进程,对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史及中国边疆开发统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浦市镇古建筑群是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在建筑物证上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地理位置
浦市镇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
浦市镇古建筑群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浦市镇古建筑群,路程为22.9千米,用时约3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