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崖寨 编辑
白崖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境内的白崖山上,因建于白崖山而得名白崖寨。
白崖寨始建于元朝末期,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军事古寨堡,被誉为“南国小长城”。 白崖寨历经近700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基本完好。因此,白崖寨作为中国历史留下的寨堡文化和军事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001年白崖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月14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部门获悉,安庆市宿松白崖寨风景区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白崖寨
所属地区: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地理位置:趾凤乡
级别批次: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文号:国发〔2001〕25号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316-122
年代:元朝
开放时间:8:30—17:30
史可法题宿松白崖寨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安庆至九江一带进行拉锯战,曾在此练兵打仗,为后来鄱阳湖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明崇祯十年(1637年),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曾据寨与张献忠的起义军作战,当他被围困时,曾于石壁上写下一副联语: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准备以身殉职。恰值援军到来,史可法转败为胜,即登西峰犒军,题“最上一乘”四字于石壁上纪功志庆。后人称之为纪功石。
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战乱蜂起,县人庠生徐行重修过寨城。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的西路大军也曾在此与清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清军踞高死守,太平军久攻不下,只有望寨兴叹败退而去。
清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曾国藩率湘军驻扎在白崖寨,遭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围困两月有余,因寨内兵勇粮足,太平军攻寨久攻不破,只好调兵往花凉亭、二郎河而去。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刑部主事贺颀、工部主事贺欣兄弟为保障乡里,损资扩建。
民国时期
白崖寨新四军纪念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锡联将军曾在此住过。
建国后
1983年11月,宿松县人民政府正式将白崖寨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白崖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白崖寨亲题寨名。
2001年6月25日,白崖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崖寨分布图
寨城门 白崖寨有城门五座,东为朝九门,东南为听雨门,西南为攀龙门,西为百花门,北为乘风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此安营扎寨,可屯兵数万,易守难攻。门洞保存完好,在朝九、听雨、攀龙门的门头上嵌有镌刻着门名、题款年月的碑石。 |
|
寨城墙 白崖寨的寨城全用大片的石块垒筑而成,城高丈许,顶宽四五尺,顺山脉走向,有的沿山腰而筑,有的在峭壁上逶迤起伏,寨城周长4264米,高1-4米,宽1米多,曲折蛇行,环绕东峰、中峰、西峰、北岭、雁恋坡、大印坡六座山峰,莽莽苍苍,酷似一座小长城。寨墙每隔一段便有一座简易的城堞,险要地段的墙堞为双层。 |
|
关门石 关门石位于攀龙门内,沿山泽冲石阶拾级而上进入攀龙门可见两扇大石兀起,俨如白崖寨之大门,俗称“关门石”,张献忠的骁将闯达天与史可法交战即死于此地。清省彻禅师有诗曰:山上层峦欲连连,山前一树独擎天,放开利辔名疆远,锁住心猿意马坚。百尺谁将重钥启,三生我结虎溪缘。此辈可是飞来石?莫让嘉名鹫岑传。 |
|
石刻 与西峰对峙的东营峰上有清贺仲祁书的“凤卧龙栖”石刻,字迹清楚。清刑部主事贺欣题诗曰:“崎岖小径避蠢丛,古寺荒城夕照中。一代团防余壁垒,千秋樵牧吊英雄。泉声月色当前证,花雨松风最上通。三百年来寻战绩,关门石藓认残红。 |
|
关帝庙 进入攀龙门,穿过一片竹林,便是关帝庙。关帝庙始建于元,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经省彻禅师扩建,原有5座大殿,正殿前有万年台,旁边有魁星阁。当年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为宿松历代宗教活动的基地。后几经战乱,屡毁屡修,规模大不如昔,现存关帝庙为后人重修。在关帝庙西边直线距离100米左右,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进行整编的地方,为了纪念,在此建了一座纪念雕塑。 |
|
百花门 百花门内的西峰一带的鸟语崖有如百鸟展翅,青蛙石恰似只青蛙伸腿张口,呈北跃之势。身临其境,人们无不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在百花门内有史公祠、惜字亭、化字池、旗杆坡、点将台、跑马埂等古遗址。相传史可法曾在此练兵、点将,现存有化字池、夹杆石。清赵世晟有诗赞曰:化日消空却火烟,荒城废堡尚云边。群山围住英雄迹,老树遮深佛国天。 |
|
听雨门 从居门到听雨门的山道有6个弯曲,听雨门外3个,合为外九曲,内九曲亦以九曲造型,房屋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共四重48间,6个天井,居内门额楹联甚多。可惜九曲居大部分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只存三重,且破旧不堪。听雨门门外右侧,有白崖寨创始人吴仕杰(1300-1364年)及其父亲的墓葬。 |
|
九曲居 下东营峰向南可往九曲居遗址,这是清朝吏部主事贺欣于光绪三十年所建的一座山庄。其选址和建筑设计独具匠心,九曲居原为清代宿松县“一家双进士”的贺欣、贺颀晚年乡居的别墅,依地势构造成外九曲和内九曲,房屋按八封图形布局,周围有古松、金桂和绿竹,相映成趣。贺欣当年在捐资修建白崖寨城墙时亲笔为扩建的“听雨”、 “朝九”两处城门题额。贺欣有诗曰:涧曲泉鸣石,松疏月入林。来源皆活相,落花是清音。在此小憩,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
|
贺家老屋 贺家老屋位于白崖山南麓,听雨门门外右侧,贺家老屋建于清代中期,共三重30间,为贺颀,贺欣的出生地。曾悬挂《天官弟》匾额和“一家双进士,兄弟两大夫”的对联。有白崖寨创始人吴仕杰(1300-1364年)及其父亲的墓葬。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锡联将军曾在此住过。 |
|
养英山庄 养英山庄位于白崖山南麓,系贺欣之子贺廷桂于民国四年(1915年)所建,正屋共四重36间,厢房26间,大门上有“养英山庄”石刻横额。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
|
白崖寨二十七军纪念亭
白崖寨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从元末义士吴仕杰为保境安民,抗击入侵者“率众垒寨御寇” 到清末进士贺欣“商量防寇策,慷慨筑山城”的壮举,无不折射出一种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因此,白崖寨是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遗产。
白崖寨望江亭
2007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下拨白崖寨修缮保护(一期工程)经费60万元。
2008年,宿松县对白崖寨的攀龙门、听雨门及部分寨墙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2015年4月,宿松县加强白崖寨资源保护,并建立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制度。
2015年5月,宿松县对白崖寨听雨门两边城墙、九曲居和九门前后台阶的修缮保护。
白崖寨古城墙
传说故事
在九重城村有一条宽一米、厚五十公分、长六米左右的石桥,位于石桥左上方山腰处有一块天然悬空坎入试的石块。离石块外围上下五十公分处有一天然(长50cm+20cm)大脚印。传说是观世音娘娘云游到此而留下的。
纪功石
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曾踞寨与张献忠的起义军作战,当他被围困白崖寨时,曾于石壁上写了一副联语,文曰:“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正准备以身殉职时,援军赶到,史可法转败为胜,即登西峰慰劳军兵,题:“最上一乘”四字于石壁上,后人称之为纪功石。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8:30—17:30
全年开放,无休息日
日最大承载量:5000人次
瞬时最大承载量:1500人次
交通信息
自驾
白崖寨
合肥到宿松白崖寨自驾车路线:合肥——宿松(合肥——潜山——太湖——宿松) 。
武汉到宿松白崖寨自驾车路线:武汉——宿松(武汉——英山——岳西——潜山——太湖——宿松)。
杭州到宿松白崖寨自驾车路线:杭州——宿松(杭州——长兴——南陵——安庆——潜山——太湖——宿松)。
火车
从合肥坐火车到宿松站下,下车后可坐当地的旅游车或出租车到白崖寨风景区。
汽车
安庆宿松白崖寨乘车路线:从安庆车管所门口座去宿松的客车,所有去宿松的客车都从这里经过,招手就停的,到宿松县境内凉亭镇下车换乘到白崖寨(趾凤乡)的车。
门票信息
白崖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为60元/人次。
景区门票价格优惠政策
免门票群体: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军队离休退休人员;在职、退休、残疾消防救援人员和消防救援院校学员;各级劳动模范、各级文明委表彰的“好人”;职业宗教人士,凭有效证件免收门票。
减半收取门票群体: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60周岁(含60周岁)至65周岁(不含65周岁)的老年人。
香港、澳门、台湾等入境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件等有效身份证明,享受与内地同等的优惠政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