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山书院 编辑
竹山书院位于黄山市歙县雄村乡雄村桃花坝上,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建成,现存大部分建筑为原构,是留存保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书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竹山书院作为书院代表,培养了诸多人才,也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2006年,竹山书院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竹山书院
外文名:Zhushan academy
级别批次: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批准文号:国发【2006】19号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575-Ⅲ-278
时代:清代
地理位置:歙县雄村乡雄村桃花坝上
竹山书院
清初徽商曹氏经营盐业,到了曹堇饴这代时,曹家已经富甲天下。然而曹堇饴有着浓重的儒家情怀,在其病榻弥留人间之际,命两个儿子曹景廷、曹景宸在竹溪建文阁,于是创立了竹山书院。
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徽州的教育十分发达,一府六县共建书院55所,雄村曹氏系新安望族,清初业盐,为两淮八总商之一。同时明清两代曹氏有进士、举人53名,其中有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曹振镛等。竹山书院建成时期正值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也正是徽州造园活动的鼎盛时期。
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
题额 竹山书院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为“竹山书院”题额,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宽敞。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联为曹文埴所撰写。 |
|
桂花厅 桂花厅位于桃花坝东首,和竹山书院之间有回廊相连,园中植有桂树数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厅名“清旷轩”,轩厅正壁有曹学诗所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厅前有平台,台柱三面皆饰以石雕,有栏柱十六,顶端各有青石狮。在桂花厅通往竹山书院的回廊的廊间壁上,嵌一大黟青石板,上书“山中天”三字,字径尺五,为颜真卿书。 |
|
焚纸塔 书院门前有焚纸塔,也叫字纸炉,古代人“敬惜字纸”,对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否则就是有辱斯文,焚纸塔就是供书院师生焚烧废弃字纸的。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体现简洁朴素,突出教育功能与氛围。 |
|
凌云阁 桂花园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为“凌云阁”,亦称“文昌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顶为锡制,基部如荷披复,上为防风锥,以铁链八条系于四角间。角均翘起,如鸟振翼,下垂风铃。角尾饰以陶制鳌鱼。脊间立好望兽。阁的上层,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悬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伦”,是曹文植的手书。阁的下层,前柱为石制,两柱间有一匾,兰底楷书金字:“贯日凌云”,石柱悬一对联,上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下联“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 |
|
竹山书院保护石碑
竹山书院
2010年,歙县对雄村竹山书院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2016年,歙县实施国保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对竹山书院保护性设施项目建设,完成竹山书院维修。
自驾车
(1)上海经沪杭高速经杭州绕城转至杭徽高速至歙县出口下,经215国道至歙县县城第二收费站处左转7公里至景区。
(2)杭州经杭徽高速至歙县出口下,经215国道至歙县县城第二收费站处左转7公里至景区。
公交
歙县汽车站——雄村班车,行12千米。
门票信息5元/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