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云山石刻 编辑
齐云山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上,是古代石质文化的载体。
自唐代以来,齐云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虔诚信徒。日积月累,便在齐云山留下了1400多处碑刻和摩崖石刻。 截至2012年,齐云山基本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有538处。 齐云山石刻是中国历史的一段缩影,是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遗产, 也是“新安理学”和“古徽州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
2006年5月,齐云山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齐云山石刻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上
所处时代:宋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6-0825-4-015
类型:石刻
齐云山石刻
齐云山石刻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上,齐云山又称白岳,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自唐代以来,齐云山以香火鼎盛、奇观佳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虔诚信徒。历代文人雅士,官宦大贾如:朱熹、程敏政、唐寅、徐霞客、袁枚及近代的黄宾虹、郁达夫等相继登临。他们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日积月累,便在齐云山留下了1400多处碑刻和摩崖石刻。
2020年11月,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脚下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群,该处新发现的石刻群位于横江边一个丹霞地貌的天然岩洞之中,岩洞长约10米,高约3.5米,深约4米。在该岩洞中,该次发现的石刻至少有8处,有部分石刻字迹清晰可辨,但是年代、题刊者不详。
综述
齐云山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人为的破坏,据1984年文物普査资料显示现仅存537处(块),其中摩崖石刻305处(块),碑刻232处(块)。
截至2012年,齐云山基本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有538处。
齐云山石刻中留存时间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碑刻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数量最多的属明代。
齐云山石刻
代表性石刻
齐云山摩崖石刻具有代表性的有:“亘古奇观”“天开神秀”“天开图画”“寿”“齐云胜景”“新安胜景”等,碑刻有“紫霄宫玄帝碑铭”“监司袁使君平寇碑”“登齐云岩口号碑”等。这些碑刻和摩崖石刻保存完整,多系古代名人学者探幽访胜时触景生情之作,其文辞秀美,字迹苍劲,又经工匠精雕细刻,最终形成了冠盖江南的碑刻和石刻群体作品。
齐云山石刻中碑刻多为青石或红砂石撰成,以石门寺遗址内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一块最早。其他的还有望仙亭2块;洞天福地遗址3块;望仙亭至一天门8块;天门内15块;八仙洞9块;真仙人洞府42块;二天门至三天门6块;太素宫旧址老碑5块;新碑50块;小壶天2块;长生楼至灵郎院7块;玉虚宫31块;新碑2块;三姑峰到文昌阁旧址3块;东岳庙旧址3块;方腊寨1块;紫云关仙峰7块;天桥岩下5块;楼上楼1块;其他地点28块;无法考证年代的有24块。
齐云山石刻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定齐云山石刻保护区范围为120平方千米。分为绝对保护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休宁县文物管理所负责齐云山石刻的保护,对石刻和碑刻全面进行化学药水清洗并采用化学药水封护,对重要的碑记进行了拓片并装裱整理。
1981年9月,齐云山石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齐云山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部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中:齐云山石刻保护范围:山上所有碑刻个体四周4米,所有摩崖石刻个体周围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0米。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
地理位置
齐云山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上。
交通
从休宁县人民政府出发可乘坐公交休宁1路、1路至齐云山景区停车场站下车。
从休宁县人民政府自驾前往约20.8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上一篇 竹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