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村进士第 编辑
黄村进士第,又称黄家大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黄村,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系族人为纪念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进士黄福而建。黄村进士第,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该房门楼上嵌有木匾一块,“进士第”三个大字。
黄村进士第坐南朝北,前面有小聚散广场。进士第白墙,青瓦,外观呈封闭式,通进深51米,通面宽15.5米,前后共四进,依次为门楼一门屋一享堂一寝楼。门屋前增建有门楼,寝楼后又加一天井,并在后天井的垣墙上做假门楼,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为五进的格局。黄村进士第集建筑、石雕、木雕、彩绘于一体之大成者,显示了中国明代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技艺。
1986年7月,黄村进士第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黄村进士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村进士第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黄村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46-3-34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结构
黄村进士第最初是府邸,又称黄家大厅。后来改为家祠,村民仍然习惯称为“厅”,有别于宗族的祠堂。黄村进士第坐南朝北,前面有小聚散广场。进士第白墙,青瓦,外观呈封闭式,通面宽15.5米,通进深51米,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前后共四进,依次为门楼一门屋一享堂一寝楼。每进庭院两侧均有侧廊相连,前后四道天井,第一道天井除外,二三四道天井两侧均有门出入,整个建筑布局既类似又区别于大多数徽州古祠堂。它在门前增设门楼,在寝楼后又加一天井,并在后天井的垣墙上作假门楼,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五进的格局。
黄村进士第
特点
黄村进士第是徽州典型的祠堂建筑,平面布局完整,黄村进士第枋为木枋,枋额间原有木雕,现已毁。进士第整个建筑木结构较严密,梁架用料硕大,技艺纯熟,工艺精巧,尤其是正额梁多为单跨三开间大梁、斗拱等铺作都具有典型的徽州明代民居的手法特征。整个外观朴素无华,梁架均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结合的结构形式,门厅前后檐部,享堂、寝楼前檐部做了船篷轩,其余均做覆水椽,出细望砖装饰。月梁曲线自然、优美。雀替、象鼻、梁砣、撑拱、柱托等构件均雕刻精美,特别是整个地坪均为石板铺砌,刻成方砖境地式样,出墙为徽州马头墙传统作法,整个建筑错落有致,伸向苍穹,显得端庄娴静,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所有木构件不刷油漆,尽显木材自然纹理,该第的平面布局为“日”字形。
综述
黄村进士第坐南朝北,前后共四进,分别为门楼、门屋、享堂、寝楼。
门楼
黄村进士第的门楼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具有典型的明代营造法式样特征,柱石为花岗岩石,砖木拱、楼檐为水磨砖叠涩做法,檐下用叠涩出跳承托,不用斗拱;为了丰富空间序列,又在楼后复建门屋以增加建筑群的进深感,门屋中间为门道,两侧为耳房,前部3开间,后部5开间,前后柱风格布置各不相同,其剖面在五架梁前后加轩式前后廊。为了显示主人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在门屋中采用七层斗拱,较享堂还多出一挑,予以重点强调。
寝楼
黄村进士第寝楼的平面为通过式,布局与享堂相同。寝楼后设置主屏风、次屏风,楼梯位于屏风之后,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形式。进士第有楮树大圆柱120根,门屋、寝楼的柱网结构采用徽州祠堂中常见的减柱法,减去明间前檐柱,用大额承托明间正贴梁架,这样既突出明间,加大了明间的立宽面,又减少了立面开间数,避免了僭越等级之嫌。每每黄昏之时,会有成千上万只蝙蝠聚会于此,在厅内各处翻飞、倒挂,表演各种特技。蝙蝠是吉祥物,由此让人想到:蝙蝠之蝠与福谐音,可见黄村乃至休宁、徽州确实是一块洞天福地。
黄村进士第
门屋
黄村进士第门屋的大门之上,蓝底金字“乡圣”竖匾镶以龙框悬挂于门楼下,门楼正中嵌有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地方官员”为己丑科赐进士出身黄福立“的“进士第”大黑字木匾一块,匾长2米,宽0.5米,字体为楷书。
二道门是仪门,门的两侧立着两个巨大的抱鼓石。两侧依次为丹樨和厢房。四壁挂有不少照片。二进乃祭祖的享堂。六根围粗1.6米的柱子一字排开,正梁中央悬挂着一块木匾: 光裕堂。两侧巨型楹柱上挂有对联:东鲁雅言诗书执礼,西京明诏孝悌本仁。另一柱子上书:钟鼎山林各天性,风流儒雅是吾师。
相关人物
黄福,字子谦,休宁黄村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福建参议、湖广参议等职。任职期间“疏言时事,抗直不挠”,几经升降,宦途较为坎坷。
黄福入仕后授兵部知事,进武选司郎中。期间,一鲍姓司礼欲为从子乞锦衣百户,旨下,黄福上奏执意不予,并尽栽所有有罪锦衣,迁福建参议,掌司事分毫不沾,却因受部属连罪被谪判饶州。不久,又迁浙江佥事。因开城河、疏湘湖、勤政惠民有功,升任湖广参议。嘉靖十一年(1532)建进士第。
相关地理
黄村位于休宁县城南15千米,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千米,紧邻休婺公路,辖区面积5.3平方千米,其中茶园1600亩,山林5200亩,全村六个村民小组、212户、823人,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黄村原名黄川,传说黄村黄氏的祖先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黄思诚之子黄恭“避兵,迁黄川大塘源即里村,是为黄村始祖”,因“居斯者皆姓黄,又其地多池沼,故名”。黄村分为上门村、下门村。上门村呈“凸”字形,背靠三山,村前筑口大水塘一 月形塘,称为"三猪共槽”。村中辟有四条水沟,两条暗沟,两条明沟,四沟均通月形塘,名日“四水归堂”,黄村进士第坐落在下门村。
相关传说
在19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黄村的“七房”古民居,移建到了美国的波士顿,有人说这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在西方引起了强烈反响,给黄村的古建筑抹上了神秘的一笔,但也有人为徽州古建流落他乡而扼腕叹息。
黄村进士第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各25米,北50米。
保护范围
1986年7月,黄村进士第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黄村进士第智慧消防物联网采购及安装。
2013年3月5日,黄村进士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黄村进士第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黄村。
进士第
交通路线
休宁县人民政府到黄村进士第约6.8千米,自驾约12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