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宗祠 编辑

安徽省黄山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氏宗祠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又称世光第、敬本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总建筑面积约540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洪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坐北朝南,为洪氏支祠,分门厅、天井、正厅和寝室等。洪氏宗祠内梁头、雀替、平盘斗、梁驼均雕有花草图案;享堂内保存有“进士”“贡士”“望重老传”“五世同堂”等匾额。洪氏宗祠整体形制与室内陈设保存完整,构架宏大,结构精美,雕饰华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洪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洪氏宗祠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

所处时代:明朝至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49-3-34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世光第、敬本堂

建筑面积:约 540 m²

历史沿革

编辑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建洪氏宗祠(敬本堂)。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修扩建洪氏宗祠。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再次重修洪氏宗祠。

2023年3月~8月,歙县文物事务中心对洪氏宗祠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洪氏宗祠,又称“世光第”,分门厅、天井、正厅和寝室等,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约540平方米,为洪氏支祠。

主要建筑

编辑
门楼

洪氏宗祠(敬本堂)门楼洪氏宗祠(敬本堂)门楼

青砖门楼作四柱三间五凤楼式,歇山顶,中央高起,牌楼上三层瓦檐,4个翘角,其下有檐子和桃檐檩,檩下作两层飞砖,由上而下依次为一方、一枭、一棍,下面各垫4块坐斗。上坊和下坊之间有砖雕,中央为字牌。字牌上浅刻“世光第”三字,为深绿色,旁有10余行小字,漫漶不清。两侧门罩共四柱,不落地作垂花门式。

门厅

门厅门厅

门厅五间,约3米进深,3层挑檐,两层挑檐之中置一砖雕,中间圆形图案,两边长方形图案,图案为吉祥如意的花鸟鱼善及流云。门后木柱石础,横梁(坊子)上悬挂一深蓝底色棕红边框匾额,上书“婺焕稀龄”四字,雀替和坊子出榫花巧透剔。门厅内外虽形制不同,但利用门屋内的板门和石墙屏障,不伤其完整统一。门厅后为天井,青石板铺砌。

正厅

敬本堂敬本堂

正厅为五开间三进,正中悬“敬本堂”匾额,白底黑字,匾后尚存“大会堂”3字。人民公社时,为生产队开会之用。“敬本堂”下方置一香案。梁坊、雀替等处均雕琢。

寝室

寝室在正厅后一小天井若干台阶后,亦为五开间,中央三间有小门,内有神橱供奉洪氏祖先神位。寝室前檐有一蓝底金框牌,上有“五世同堂”等字样。厅内正中悬挂“神所凭依”匾额。厅右侧有梯可登楼,朝南有窗可启闭。

文物遗存

编辑

匾额

洪氏宗祠内梁头、雀替、平盘斗、梁驼均雕有花草图案;享堂内保存有“进士”“贡士”“望重老传”“五世同堂”等匾额。

文物价值

编辑
洪氏宗祠整体形制与室内陈设保存完整,构架宏大,结构精美,雕饰华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洪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洪氏宗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

叶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洪氏宗祠,路程约56.3千米,用时约78分钟。

下一篇 棠樾古民居

上一篇 黄村进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