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墓石刻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由敦墓石刻汪由敦墓石刻

汪由敦墓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干村北部叫“林金坑”的小山坡上,占地面积约570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遗址。

汪由敦墓座北朝南,有三层拜台和神道。入口处耸立着一对 7 米多高的石雕华表,神道两侧陈列着石像生:包括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等各一对。该墓封土堆的前缘顺山势用泛青色的山皮石砌就若干道曲弧形护坝, 以形成面积颇见阔广的一座具有三层升宕的拜台。石象生石刻雕工精细,体积硕大,用料考究。 汪由敦墓的墓葬形制、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徽州当时官宦人家的营葬格式。墓葬年代明确,墓前石雕上记有“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奉旨雕刻”字样,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该墓碑体积硕大,用料考究。墓碑上的石刻雕工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较超的石雕工艺水平。

2019年10月7日,汪由敦墓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汪由敦墓石刻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干村北部叫“林金坑”的小山坡上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约 57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491-4-01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修缮汪由敦墓墓塚修缮汪由敦墓墓塚

2018年11月,休宁县溪口镇木干村修缮汪由敦墓墓冢及石刻。休宁县文物部门投资四十万元左右,重点修缮墓园中的墓冢及三层拜台部分。

2023年8月,休宁县文物部门对汪由敦墓石刻的保护进行再次提档升级,主要是对墓地的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修通排水沟;拆除老围墙,砌筑至马路边的宽大石阶,安装先进的安保监控报警系统,提升墓地的安保水平,确保文物的安全。

文物特点

编辑
综述

汪由敦墓汪由敦墓

汪由敦墓座北朝南,有三层拜台和神道。入口处耸立着一对 7 米多高的石雕华表,神道两侧陈列着石像生:包括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等各一对。该墓封土堆的前缘顺山势用泛青色的山皮石砌就若干道曲弧形护坝, 以形成面积颇见阔广的一座具有三层升宕的拜台。汪由敦墓的墓葬形制、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徽州当时官宦人家的营葬格式。墓葬年代明确,墓前石雕上记有“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奉旨雕刻”字样。该墓碑体积硕大,用料考究。

石象生石刻

石象生石刻雕工精细,体积硕大,用料考究。 四对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分列神道两侧。石人均为文官打扮,手执牙笏,肃穆而立;石马配有马鞍,乍鬃扬蹄;石虎双爪扑地,二目露威;石羊性情温驯,神态可掬,静卧似眠。

文物遗存

编辑

汪由敦墓石刻汪由敦墓石刻

汪由敦墓园有3层拜台和石墓道。墓道中石刻丰富多采,有传世的《时晴斋贴》。入口处竖石华表一对,墓道正中立石刻碑碣。拜台两侧立有石俑石兽。另有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汪由敦墓石刻汪由敦墓石刻

汪由敦(1692~1758年),休宁溪口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乾隆年间,汪由敦曾在军机处十二年,还曾署理都察院左都御史。他在吏部、刑部、工部都做过尚书,户部、礼部、兵部皆任过侍郎,被誉为“六部尚书”。卒后,归葬家乡休宁溪口。

所获荣誉

编辑

汪由敦墓石刻汪由敦墓石刻

2023年,汪由敦墓石刻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文物价值

编辑
汪由敦墓石刻经多次修缮,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7日,汪由敦墓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汪由敦墓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干村北部叫“林金坑”的小山坡上。

汪由敦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汪由敦墓石刻,路程约29千米,用时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