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溪太湖祠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溪太湖祠昌溪太湖祠

昌溪太湖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

昌溪太湖祠建于元末明初,祠长约40米、宽17.5米,与护祠墙、月池遥相辉映。太湖祠两边建有议事厅、生活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主墙屋脊的八条鳌鱼凌空而立、马头墙高低错落,麒麟瑞兽傲立其间,交替起伏。昌溪太湖祠为三进两门堂,五间六厢,后进三层,为砖、木、石结构,祠内共有柱80根。祠内梁枋、柱础、斗拱、雀替、搏风、屋面上皆有百兽雕刻,形态各异,处处体现了当年工匠技艺,也显示了昌溪昔日的富足。昌溪太湖祠保存完好,祠内砖雕、木雕、石雕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研究徽州清朝时期的古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2019年10月,昌溪太湖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昌溪太湖祠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20-3-12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昌溪太湖祠建于元末明初。

清朝嘉庆年间,昌溪太湖祠大修过一次。

昌溪太湖祠昌溪太湖祠

2019年底,昌溪乡对太湖祠进行了修复。

建筑格局

编辑
昌溪太湖祠长约40米、宽17.5米,与护祠墙、月池遥相辉映。太湖祠两边建有议事厅、生活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主墙屋脊的八条鳌鱼凌空而立、马头墙高低错落,麒麟瑞兽傲立其间,交替起伏。昌溪太湖祠为三进两门堂,五间六厢,后进三层,为砖、木、石结构,祠内共有柱80根。祠内梁枋、柱础、斗拱、雀替、搏风、屋面上皆有百兽雕刻,形态各异,处处体现了当年工匠技艺,也显示了昌溪昔日的富足。

主要建筑

编辑
广场

广场广场

昌溪太湖祠前鹅卵石铺就的广场可容七八千人,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节日)、春节等盛大喜庆节日,古戏台上上演着村人自导自演的节目。旁有戏台,前有月池,池东有防护墙,上有壁画。

大门

昌溪太湖祠昌溪太湖祠

大门两边对称竖立有光滑如玉的黑色大石鼓,为“黟县青”加工而成,黑中发亮。祠前左上侧竖有拴马石,大门坊上有精致花卉木雕。

享殿(大厅)

叙伦堂冬瓜梁叙伦堂冬瓜梁

享殿名“叙伦堂”,五间宽。船篷轩下冬瓜梁直顶望砖,殿内冬瓜梁作穿斗式,梁眉、崔替雕刻,鼓墩形往础与圆木柱子间套有一段铜釭。脊檩下装饰着一对对雕花“山雾云”。前是天井。

寝殿

寝殿二层寝殿二层

寝殿前设三面石栏。楼上厅阔大,厅中间一围雕花木栏杆。凭栏,直见下层寝殿,此种做法,在徽州古祠堂中少见。

文物遗存

编辑

“第一世家”匾额“第一世家”匾额

昌溪太湖祠大门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题赐的“第一世家”匾额,享堂内的两根楠木大柱,柱围达5.1尺,柱上悬挂的一副楹联:“惜衣惜食缘非惜财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求人。”告诫氏子孙以道德处人处事,以勤奋成名成仕。

历史文化

编辑
太湖祠名字来历

太湖祠位于昌溪村中央,属徽州祠堂遗存中年份久远祠堂,因地处吴姓始祖葬地太湖坵而得名。

文物价值

编辑

昌溪太湖祠木雕昌溪太湖祠木雕

昌溪太湖祠保存完好,祠内砖雕、木雕、石雕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研究徽州清朝时期的古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昌溪太湖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昌溪太湖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

昌溪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昌溪太湖祠,路程约34.5千米,用时约1小时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