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编辑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山中,主要分布在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三大区域内。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从唐至民国共有近300块。其中有不少是名家所书,内容或记功颂德,或记事记游,题诗抒怀。书体上正草俱全,名宦、名士、文豪、僧道皆有,包括唐代李幻卿、柳遂、皇甫曾、宋代苏轼、辛弃疾、民国戴季陶等人的书法碑刻。其中,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被称为宋代之宝。石刻主要分布在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景区周边区域,分为琅琊寺摩崖石刻及碑刻区、丰乐亭摩崖石刻及碑刻区、醉翁亭摩崖石刻及碑刻区等三个区域。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传承有续,体列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研究琅琊山文化、历史、沿革等的宝贵资料。
2013年3月5日,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地理位置: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山中
所处时代:唐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30-4-03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琅琊山可考证的最早信史始于唐代。唐大历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共建琅琊寺。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刻于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
辛弃疾摩崖题刻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冬,辛弃疾与同僚于大雪后游琅琊山,并亲书摩崖石刻以记之。
1985年,滁州市文化局对琅琊山的摩崖石刻及碑刻进行过一次全面的普查与整理。
1986年,滁州市文化局开展滁州唐宋以来历代碑刻拓片工作,拓片180多张。
1987年,相关部门进行了文物复查,进行石刻拓片,滁州市境内拓片二百多幅。
2004年,滁州市文物管理所对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内现存的石刻作了调查,并拓片建档。
2013年5月,滁州市文物管理所和琅琊山管委会启动了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抢救保护工程,积极推进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的保护工作,对260余块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进行了清洗、裂隙修补、加固、防水、封护、景观协调等。
2017年,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进行抢救保护工程。
2022年8月8日,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文物信息抢救性资料留存项目,正式进场施工。该项目旨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数字拓片制作等国际先进技术,在不直接触碰文物本体、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前提下,采集、构建摩崖石刻及碑刻的纹理信息和精细几何模型,并通过后期信息处理,将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予以数字化保护。
“观自在菩萨”画像碑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为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所书,其内容是欧阳修在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所写的《醉翁亭记》。此碑现存于琅琊山景区醉翁亭旁的宋宝斋内,是关于北宋庆历新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宝贵文物。 此碑刻字体端庄敦厚,笔画强劲有力,撇捺舒展有力,充分体现了苏体的书写风格。 苏轼所书《醉翁亭记》共两种书体,宝宋斋内碑刻为楷书。
《丰乐亭记》碑刻
《丰乐亭记》碑刻
“二贤堂”摩崖石刻
“二贤堂”摩崖石刻
李幼卿摩崖题刻
李幼卿摩崖题刻拓片
辛弃疾摩崖题刻(宋)
辛弃疾摩崖题刻(宋)拓片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地理位置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山中。
琅琊山景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路程约19.1千米,用时约3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