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河太平桥 编辑
池河太平桥,原名太平桥,又称杯桁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知县朱玉造。清道光六年(1826年)冲圮,清道光七年(1827年)补建。
池河太平桥为十一孔石构拱桥,全桥长150米,桥面宽10.15米,孔径中为6米,其余各为5米。全桥为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建造时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桥孔。池河太平桥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2004年10月28日,池河太平桥被列为安徽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池河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池河太平桥
地理位置: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8-0301-3-104
清道光六年(1827年),池河太平桥被水冲损并补建重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池河太平桥再次被水冲损而并补建重修。“光绪戊寅年(1878年)五月谷旦,池阳关锁,池河分司朱汇元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国民党桂系部队在与日军交战失利后从滁县向西撤退时,为断日军追路,炸毁太平桥居中三孔,桥上石狮荡然无存。(另有说,中间三孔为日寇炸毁。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附录中所记:“中间三孔为日寇炸毁”。 )
1949年,定远县人民政府拨款将池河太平桥被炸三孔改建为木材面。
1953年,滁县地区公路修复委员会以圆木为梁,铺以木板,池河太平桥临时通车。
1954年,定远县人民政府对被冲空的7个桥墩进行维修。
1956年4月,定远县人民政府对被毁的三个孔以双曲拱再接长的方法加固成月形钢架梁柱,上面铺以木板,限载8吨,后全桥换为钢架混凝土结构,沙子路面,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
1985年,池河太平桥损毁严重,定远县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通车。
2014年,池河太平桥完成修复。
池河太平桥
池河太平桥中孔桥面略隆起,桥面两边为白玉栏杆,桥右设五彩洞(又叫观音阁),桥东头一边一个水门洞。
池河太平桥是工程实体,也是文化与科学的物质体现;它融生活实用性、观赏艺术性、人文纪念性为一体,池河太平桥见证了明、清的建桥技术水平,也见证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展示出中国古桥建筑上的高超技艺。
2019年10月16日,池河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河太平桥
地理位置
池河太平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
池河大橋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池河太平桥:从定远县城区出发,路程大约24千米,约需3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