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岗村旧址 编辑
小岗村旧址,又称当年农家,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并先后孕育和诞生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小岗村旧址—当年农家是20世纪70年代典型的农家居所,由前后两进房屋及后期复原的附属建筑共同构成。前排为土坯茅草房,屋顶用本地所产茅草覆盖,墙为泥土拌和稻草砌垒而成。屋内卧室为当年的签字室,展现了“大包干”诞生时的场景。后排砖瓦房是“大包干”推广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来的新房。小岗村旧址—当年农家完整保留了小岗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完整了解小岗村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它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真实见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艰辛探索,创造幸福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19年10月,小岗村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小岗村旧址
地理位置: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所处时代:1978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603-5-08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十八户农民签订的“秘密协定”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并先后孕育和诞生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
小岗村旧址后排砖瓦房,建于1985年。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包干”签字的茅草屋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小岗村旧址
前排为土坯茅草房,长13.7米,深6米,正面开有双扇门,墙面开有几十平方分米的小窗洞,草房背面为单扇门,屋顶用本地所产茅草覆盖,墙为泥土拌和稻草砌垒而成。屋内卧室为当年的签字室,展现了“大包干”诞生时的场景。由于年代久远,土坯墙体出现了裂缝,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
后排砖瓦房
后排砖瓦房是“大包干”推广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来的新房。该砖瓦房长11.07米,深7.75米,为3间瓦房带走廊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砖瓦民居建筑。该建筑在后期曾有过简单维护修补,对墙体部分开裂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灌注填补。
附属建筑
附属建筑有在茅草房与砖瓦房之间,依墙而建的农家磨坊与厨房,同样是土坯茅草形式。与其相对的则用木料搭建的农具存放区。猪圈、牛棚、厕所则在院落生活区外侧靠后。周边还保存有池塘和空地。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大包干精神
1978年的一个冬天,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立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不仅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大包干”的核心内涵是包干到户,“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农业开始的“大包干”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大幕。
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村旧址遗址碑
地理位置
小岗村旧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小岗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小岗村旧址,路程约34.3,用时约4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