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庄园 编辑
李氏庄园即 “李家圩子”,位于霍邱县约30多公里的马店镇,始建于清咸丰6年(公元1856年),动用了上千劳力、工匠,耗时10年建成。庄园占地70多亩,共计有房屋430多间。南北175米,东西276米。初建时由大腰圩、小腰圩和老圩三部分组成,后逐渐并为东西两圩,现仅存西圩,房屋140间。
2006年,李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李氏庄园
地理位置:安徽省霍邱县
占地面积:70 亩
编号:958-Ⅴ-85
所处时代:清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号:国发【2006】19号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庄园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入李家圩子时,李梦庚不自量力,用武力阻挡解放军前行,庄园被刘邓大军炮轰毁掉大半。
1949年,解放军以一个营的兵力攻下李家堡垒,活捉了李梦庚,李家圩子地主庄园被人民接管了。
1952年,李梦庚在其庄园前被枪毙。
1951年,土地改革,经营四世的李氏家族百年庄园被没收归国所有。曾先后作过仓库、西山林场场部和“五·七”干校等。解放后,李家圩子地主庄园一直被当作阶级斗争的活教材,向世人开放。
李氏庄园坐北朝南,东西距离250米,南北距离240米,四面环山,为了御敌,圩子四周还人工挖了多道圩沟,还建有四座炮楼。整个建筑群的三座宅院都采取了“一线穿珠”格局,即从头道大门向纵深进入,会经过四道大门、四个院落,直到后堂楼,贯穿三条轴线,顺着轴线一进比一进略高。有楼、厅、堂、库、房、台、亭、棚等,纵横错落,点面结合。各院中都建了大客楼或大客厅,庭院开阔,带有很浓的宫殿式建筑风味。
建筑布局
李氏庄园布局
庄园圩内三宅也称东、西、中院,三院的三个头道门楼前为第一道圩河,各设一吊桥,头道门楼屋顶上五脊三兽,正中央铁打的雄鹰,展翅俯冲,呈抓鸡状。明间“吞金”,两扇黑漆大门,西厢房朝南开两个石雕花窗,左右朝北开的矮房为骡、马厩、饲料库、长工房、枪兵舍,空场南北60米、东西210米。
庄园二道圩前为二道圩河。门楣上描金篆书“天河仙府”,门前沟坝口两边立有上马石,门砧有雕狮石鼓。二道门楼两边的厢房和耳房,分别作用碾屋、磨房、护圩亲兵房、牢房以及族门远亲的住处。三道门楼左右及院内,设置楼、堂、厅、阁和偏室、耳房、敞棚。并都设有上下书房、柜房。东院三道院内设有戏台戏楼,养有京剧“庆福班”专供演出。四道院内、东西中院都在一条横线上,各院都建有大客楼或大客厅,宫殿式建筑,五脊挑角,垂梁起架,24根立柱上有挂匾,柱有抱匾;西院内有“圣旨楼”,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最后一排的东西中三院均建有正堂楼为长者居室,两侧建有东西堂楼为小姐们的闺阁绣房,并配有厢房、矮室、“钱库”。
李氏庄园
楼、堂、厅、室、厢房、耳房,屋脊一律用瓦绕线砖砌成,脊身是空心面砖,脊的高矮不等,面砖浮雕各种花纹,“寿”字胃脊出边走线,脊两端配有龙鳌兽头,脊正中精塑狮、鹤等坐兽飞禽。各道大门都是矩形,厅堂多为6扇或8扇格子门,其他有月洞门、椭圆门、三方门、花瓶门,门页制作精美,窗户的形状也是各异,窗扇制作的花墙更是丰富多彩。
李氏庄园
李氏庄园
1981年,安徽省省政府再次下文立碑,公布李氏庄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李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5月,李氏庄园修复方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
2012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000多万元,对李氏庄园现存的房屋进行全面维修保护。
霍邱县李氏庄园
交通:从临水出发,沿乡道5公里到冯井,再沿105国道向南,经白马庙,大概20公里到马店,向西3公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