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山摩崖石刻 编辑
齐山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齐山之上 ,所处时代为唐至民国时期。齐山素有“江南名山之胜”之称。自唐代以来,齐山便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达官显贵,如唐代的李白、杜牧;宋代的司马光、王安石、陆游、包拯、朱熹、岳飞;明代的王守仁、冯叔吉;清代的赵国麟等。他们在此留下了200余处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是一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池州文化发展史实物之一,是文物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
1989年5月,齐山摩崖石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齐山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齐山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齐山之上
所处时代:唐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7:30一18:00
编号:7-1532-4-03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代,冯叔吉(曾任池州知府、后擢安徽道副使)在奇峰俏岩之处题留的“玉箫峡”“玄武石”“骧首石”等题刻。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福建人赵世显任池州推官时楷书“阳春岭”。
清雍正年间,书法家李暲手书《岳武穆诗碑》,“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清乾隆三年(1738年),安徽巡抚赵国麟于登齐山并题刻的楷书“万壑云涛”。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史书,再现了自唐以降一千多年来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卷。晚唐杜枚登临齐山,赋咏感怀后,登齐山、留题刻成为历代达官显贵、文人骚客览胜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还有唐代的张祜、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朱熹、梅尧臣、陆游,元代的萨都刺,明代的王阳明、湛若水、汤显祖、吴应箕,清代的李暲、赵国麟、施闰章、袁枚、谢锡伯,民国的周馥、周学熙、黄宾虹等都留有作品。
2013年3月5日,齐山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长期经受着自然界风沙、雨雪、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石刻表面凹凸不平,风化较为严重。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对字迹模糊的石刻分别采取清洗石苔、化学封固、涂漆描红等技术手段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地理位置
齐山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齐山之上。
池州齐山风景区
开放时间
7:30一18:00。
交通指引
池州市内乘坐15路、18路、1路、7路、游1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齐山景区,步行前往齐山摩崖石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