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轼墓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朱轼墓朱轼墓

朱轼墓,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清代三朝大臣朱轼的墓地,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朱轼灵枢由京城运回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的缓坡上。

朱轼墓占地面积为2600平方米,古有“宝剑出匣”, 朱轼墓的落地环境与墓制带有皇家慕陵的特征,对研究墓主生平,清代丧葬文化和礼制,以及建筑风水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987年,朱轼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朱轼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朱轼墓

外文名:Tomb of Zhu Shi

地理位置: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2600 m²

保护级别:6-0255-2-3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保护等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编辑
清乾隆元年(1736年),朱轼卒于京城。

清乾隆二年(1737年),朱轼灵枢由京城运回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的缓坡上。

建筑格局

编辑

朱轼墓朱轼墓

朱轼墓,呈窄长形,南北长104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朱轼墓地为高大封土堆,高1.5米,墓前竖立石碑,拜坪筑成水塘。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帝师元老” 坊,无字神道碑、拜坪和墓冢,神道宽26米,正楼悬山顶。

主要建筑

编辑

朱轼墓朱轼墓

“帝师元老”牌楼

朱轼墓朱轼墓

“帝师元老”牌楼,在朱轼墓神道碑后中轴线上,为灰白花岗石质,仿木结构,三门四柱,通高7.20米,宽7米。正楼为悬山顶,中檐镌刻行书“帝师元老”四个大字,柱联“名卜金甄三纪勋猷高北斗”,“望留绿野千秋事业并东山”,小楷落款“受业甘汝来拜题”。

文物遗存

编辑
朱轼墓,现存三块石碑、二尊石马、二尊石人。 朱轼墓中轴线两边依次排列神道碑,墓表、石鹿,石马、石雕臣俑、石兽。神道宽26米,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坊额上刻“帝师元老”四个大字,中柱上阳刻“名卜金甄三纪勋猷高北斗,堂留绿野千秋事业并东山”,落款“甘汝来”。上下额枋及花板双面均用雕花石板装嵌,饰镂雕图纹。

朱轼墓朱轼墓

石马

石马一对,通高1.78米,身长1.73 米,相向侍立,系缰绳,配雕花鞍,垂尾通地,雕工精细。

翁仲

朱轼墓朱轼墓

翁仲一对,通高2.05米,戴冠,蓄须,着长服,执笏,露靴尖,对视恭立。

怪兽和石猪

怪兽和石猪各一对,他们均残破。

望柱

望柱一根,高3.3米,桃形顶,四方磨楞柱杆。

历史人物

编辑
朱轼(1665——1736年), 字若瞻,号可亭,高安市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经学家、文学家,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居官廉洁,为世人传颂,卒谥文端。朱轼工古文,学宗横渠,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

文物保护

编辑
1983年5月5日,朱轼墓被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朱轼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朱轼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朱轼墓,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

村前镇龙溪下袁村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朱轼墓:从高安站出发,路程大约10千米,约需17分钟。

下一篇 鸣水桥

上一篇 樊城堆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