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龛摩崖造像 编辑
南龛摩崖造像,是中国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城南1公里化成山。现存龛窟176个,造像2553余尊。始凿于隋,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
南龛摩崖造像,以大佛洞最为集中。该石窟不仅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而且汇聚了儒道释三家造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南龛摩崖造像
外文名:Southern Niches Cliffside Images
地理位置:四川省巴中县城南1公里化成山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位于化成山山腹,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梁魏,续镌于隋代,盛镌于唐代,后经历代增铸,逐渐形成今天斑斓玲珑,栉比相连的石窟群。世人始称南龛寺,又名光福寺。其名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所敕。造像主要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大佛洞一带,大窟小龛,密如蜂房。现存造像176龛,2多尊,有经幢14座,造像碑10则,新建碑4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52条,诗文52首。
南龛摩崖造像
和平
2、巴中民间书法家刘健公先生书写的“和平”,这是刘老先生在1955年86岁高龄的时候写的,上面是一条龙,下面是一头虎。
3、在“和平”的下面,是一幅“四世同堂”图。
4、“福”、“寿”二字,是咸丰元年(1851)孙基题写的。
5、九龙碑,这座九龙碑上刻有“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不知何时所造,但比较通用,现位于窟龛左侧药王庙内。
云屏石
云屏石,因其酷似舟船,故又名“船头石”。
崖壁上尚存乾元三年(760)等造像题记及历代妆修碑记、游记。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等原因,导致南龛摩崖造像表面风化、局部酥减剥落,部分崖壁有滑坡及坍塌的危险。今年,由中央财政投资1269万元对摩崖造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维修,整个工程预计2009年结束。此次维修,是南龛摩崖造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从云屏石下来,是南龛摩崖造像的正门。
观音菩萨像
双首佛
南龛造像的另一个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最大的毗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
大量单身观音像的出现为南龛造像的突出特点,这些观音像都明显女性化,肌肤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妩媚动人,曳裙飘舞。
石窟还十分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了很多的屋形窟,雕有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同时,以绿、红、白、粉、蓝、土红色等进行彩绘,使龛楣清新精美,气势磅礴。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南龛摩崖造像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