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休遗址 编辑
哈休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哈休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四川地区已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2006年3月,阿坝州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马尔康市文体旅游局联合进行了考古拭掘,揭露面积83平方米,发现灰坑等遗迹十余处,出土了陶器、玉石器、骨角器、蚌器、兽骨等类遗物上千件。并对灰坑内的填土进行浮选,发现粟等农作物炭化物。哈休遗址是大渡河上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也是四川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时空关系、民族交往和迁徙等课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丰富了川西高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内涵。
2013年3月5日,哈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哈休遗址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哈休村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04-1-4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哈休遗址考古现场
2006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等单位联合组成大渡河上游考古队选择马尔康沙尔宗哈休村哈休遗址进行了试掘。该遗址地处茶堡河北岸三级台地上,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中心部分面积近万平方米。
哈休遗址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是大渡河上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遗址地处大渡河上游脚木足河的一级支流茶堡河北岸三级阶地上,海拔约2840米、高出河床约80米,东南距沙尔宗镇政府驻地约1500米,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260米,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北靠八谷脑山,西临布尔库沟,南面隔河为沙(尔宗)马(尔康)公路,地势略呈缓坡状,地表常年种植小麦、胡豆、土豆等农作物。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秦汉时期遗存和新石器时期遗存,其中秦汉时期遗存主要位于遗址南部台地边缘,破坏程度严重;新石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较广,其中心部分位于遗址西北部台地上,面积近1万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坏。哈休遗址的年代为距今5500~5000年间。哈休遗址文化因素包括本土土著文化,仰韶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其中土著文化因素所占比例较高。哈休先民的经济形态是定居农耕为主,以狩猎、采集业为辅。一定数量涂朱石器的出土,表明尚红习俗是哈休先民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
文化层堆积
哈休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为:第一层为农耕土;第二层可分为两个亚层,为秦汉时期堆积;第三层至第五层为新石器时代堆积,第三层和第四层之下均为灰坑等遗迹。
灰坑
哈休遗址主要遗迹时灰坑,灰坑的开口平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类,多数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个别坑口及坑底铺盖石板。坑内填土多为灰黑色。灰坑H10近底部还发现较硬的烧结面,灰坑H2出土有涂抹朱砂的双孔石钺,泥质灰陶双唇式十口尖底瓶等遗物,人工埋藏痕迹较为明显。
哈休遗址出土的涂红双孔石钺
石器包括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等类。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石片切割器,刮削器,石杵等;磨制石器包括穿孔刀,奔刀、斧、环、蜀、穿孔珠、砺石等;细石器包括水晶石片,玛瑙石核,燧石刻划器等。一些石器表面涂抹红色颜料,表以哈休人有尚红的习俗。
陶器
哈休遗址出土的陶小口尖底瓶
骨角器
哈休遗址出土的镶嵌石刃的骨梗刀
玉器
玉器可分为礼器和装饰品两类。礼器主要为淡绿色的斧形器,单孔凹背玉刀,锛刀形器等。装饰品包括较宽较窄的大理石环镯器、白色穿孔珠等,个别环镯表面有穿孔。还出土了少量穿孔蚌器、云母片。
动植物遗存
动物骨骼,包括鹿、猪、牛、狗、马、獐等种类,部分应为家养牲畜。灰坑填土浮选,发现有粟、大麻等作物种籽。
陶塑人面像
哈休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像
地理位置
哈休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哈休村。
哈休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哈休遗址,路程约1.9千米,用时约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