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寺 编辑
大藏寺,全名甘丹大藏恒周林,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城正北,经大郎足沟至沙尔宗乡的林场公路54公里处西侧。“大藏”,藏语即“圆满的信心”。
大藏寺建筑皆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具有明清两代建筑特色,且保存基本完好。建筑总占地面积3147.58平方米,为石木平顶建筑,高三至四层,以石块砌墙,木质梁架,属嘉绒碉房。 大藏寺因成为红军长征途中重要集结点,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2013年3月5日,大藏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藏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城正北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317-3-61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隆庆五年(1517年),大藏寺为俺达汗进军西藏念经祈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藏寺建大经堂。
1993年,大藏寺对佛殿进行修缮。
大藏寺
大雄宝殿
大藏寺大雄宝殿由正殿和配殿组成。其中正殿为二层,配殿为三层,中央有藻井上通二楼。底层外廊为四大天王、香巴拉净土图及寺规图。殿内有46根柱子,可供近千位僧人同时上殿。大藏寺弥勒殿供有几十米高的未来佛圣像。
大经堂
大藏寺大经堂门厅面阔6间8柱,进深4间6柱,高15米,可容数百名僧人念经作法。堂内设有古贤活佛和克觉活佛的法台,后面的佛龛中供有密乐、胜东、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阿旺扎巴、文殊等铜质佛像及108部《甘珠尔》。法台左侧为释迦牟尼千佛殿,供奉着1008尊释迦塑像,右侧为此世度母千佛殿,供奉有1008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度母像。大经堂四壁绘有表情庄严肃穆的护法神像,正门两侧悬挂着绘有四大天王的唐卡布幔,堂内悬挂着五彩幡和释迦牟尼、吉祥天母、密集、怖威、胜乐、宗喀巴、阿旺扎巴等唐卡画,画中人物神态自若,均为唐卡中的精品。
佛殿
大藏寺佛殿门厅面阔6间8柱,建筑高10米,共分三层。殿内供奉宗喀巴佛像、阿旺扎巴像。佛殿右侧有3间小佛殿,第一间为财神殿,第二间为六臂护法神殿,第三间为吉祥天母殿。佛殿内四周悬挂各种彩绣佛像,供有鎏金铜佛,佛龛铸造精美,造型别致,佛像神态各异。佛殿四壁存有明朝绘制的壁画,主要内容为时轮金刚、吉祥天母、胜乐、六臂护法神、财神、大威德金刚、宗喀巴、千手观音等佛像和宗教故事、神话传说,其色泽鲜艳,层次分明,笔法细腻。
大藏寺大雄宝殿墙上为释迦牟尼历代本生图。近佛坛处,有左右两个经书柜,供奉珍贵之《大藏经》全套。在佛坛上,由左至右供奉金刚、佛教本师释迦牟尼、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藏寺创寺方丈阿旺札巴及文殊师利。坛顶上方供有1000尊宗喀巴祖师像。在左右两间分殿中,供奉了1000尊度母像及1000尊释迦牟尼像。殿中的玛哈卡那坛内供奉大威德金刚及六臂玛哈卡那等。
相关人物
阿旺札巴生于14世纪中叶的嘉绒,幼年本信奉西藏的原始信仰本教,并因资质聪明及其才学,在幼年时已颇有名气。阿旺札巴约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去西藏中部学法,在格鲁派初祖宗喀巴下学法及受僧戒,次第学习因明、般若、俱舍、中观及律学等佛法,又受官修持各部密法,获得显密各种成就,得宗喀巴大师赐号“堪钦(Khenchen)”,即“大方丈”之意。传说在拉萨一寺的某次僧众上殿诵经时,由于迟到而殿已关上了,阿旺札巴曾示现穿墙入殿之通。在15世纪初,阿旺札巴为初成形的格鲁派教法作出了较大贡献。宗喀巴的其中两大弘法事业一建立甘丹寺及创办拉萨广愿法会,阿旺札巴都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攻占大藏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红军贯彻北上方针,在《夏洮战役计划》颁布后,左路军先头团七十四团按预定部署攻占大藏寺,向阿坝进发;8月中旬,左路军大部由卓克基出发,进大郎足沟,经大藏寺,翻越卡尔古山于8月20日到达阿坝县;左路军九军二十五师和五军从大藏寺出发,翻越安得山,进占四寨,与九十三师会合。
地理位置
大藏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城正北。
大藏寺
交通指引
马尔康市距离大藏寺约91.4千米,驾车月2个小时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