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大石墓群 编辑
凉山大石墓群,包括王所大石墓群和喜德伍合大石墓,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喜德县。 凉山大石墓群是邛人的文化遗存, 因在墓葬修建中使用巨石而得名, 为战国时期至汉代建造。
凉山大石墓群已知大石墓有45处232座,其中被毁者18座,基本完整者97座。至今已发掘大石墓47座。大石墓多位于河岸台地,部分位于山坡,少数位于谷地或山顶,主要以多座墓葬组成墓群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单座分布的。 凉山大石墓群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内涵。
2006年5月25日,凉山大石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凉山大石墓群
地理位置:四川省凉山舞族自治州德昌县、喜德县
时代:战国时期至汉代
等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 6-0273-2-5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世纪40年代,凉山大石墓群被发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
建筑规模
凉山大石墓群包括王所大石墓群和喜德伍合大石墓, 分别位于四川凉山州德昌县王所镇王所村、 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 墓葬多集中分布于安宁河流域干流或支流的二、三级台地之上,一级台地和坡地较少发现,另有一些散见于山间谷地或浅山顶上。
凉山大石墓群已知大石墓有45处232座,其中被毁者18座,基本完整者97座。至今已发掘大石墓47座。主要以多座墓葬组成墓群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单座分布的。
建筑特点
王所大石墓墓葬呈长方形,宽1米多、长近10米,墓壁用较为扁平的巨石立砌,墓壁之上会用几块重达数吨乃至10多吨的巨石排列盖顶。
喜德伍合大石墓群墓长6~8米,宽0.8~1.2米,深1.5~2米;左右和后壁坚立长方形大石,墓底用碎石或沙土垫平,顶部覆盖巨石。前有一个窄窄的墓门,墓门用碎石封闭,墓前有地块大石作墓标。巨石都未雕凿,重者过万斤,轻者数千斤。
凉山大石墓群
铜器多为小型器,有剑、刀、矛、发钗、束发器、钱币、铜铃、镯、甲片等,钱币有四铢半两、五铢、大泉五十等。铁器数量较少,仅见环首刀和削。
此外,随葬器物中还有骨器、玉器、牙器、金器等小型装饰品,器形有骨环、玉管、牙觽、金指环等。钱币、鎏金铜环和扣器等为舶来品,推测墓主人与西南夷中的“邛都”有关,其经济形态以稻作定居农业为主,兼有渔猎和采集,纺织和冶铸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大石墓中的陶器
2002年12月,凉山大石墓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凉山大石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王所大石墓群位于四川凉山州德昌县王所镇王所村。
王所村
喜德伍合大石墓位于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
伍合村
交通指引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王所镇王所村:乘火车至德昌西站,下车后驾车或打车前往,路程约4千米。
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乘火车至喜德西站,下车后驾车或打车前往,路程约6.5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