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什瓦黑岩画 编辑
博什瓦黑岩画,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碗厂乡南面的大石头村博什瓦黑阳坡,是唐朝至宋朝时期的古遗址。
1981年4月,发现博什瓦黑岩画。岩画是大型的密宗摩崖造像,在方圆44余亩的岩画保护区里,有十六块天然巨石上刻画着约440平方米的岩画,同时出现了不同民族的形象。博什瓦黑岩画分为南、北、西三个画像区,画像内容具有较强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有赤足裸体菩萨画像、左协而卧的卧佛画像、一些奇态怪兽像以及南诏国王出行图等。博什瓦黑岩画对研究凉山古代民族历史文化、佛教的传播,以及古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对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06年5月,博什瓦黑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博什瓦黑岩画
地理位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碗厂乡南面的大石头村博什瓦黑阳坡
所处时代:唐朝至宋朝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855-4-04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2年4月,凉山州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来鉴定,证明岩画为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迹。
2004年,凉山州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在该石刻区以北修筑1600米(铁丝和砖石结构)的保护围墙,拨款220万元,完成了从307省道线到博什瓦黑的7公里油路修筑工程。
龟像图
技法特点
博什瓦黑岩画
题材
毕摩作法图
博什瓦黑岩画
西区遗存
西区,位于南区的西部,共有五块刻石,最南边一块刻石有一尊男性像,该刻石右侧约100米有四块刻石。
北区遗存
北区,位于山顶,有三块刻石,其中两块靠西,岩画小,刻线技法粗犷,刻的是小型人物。其东南边的悬岩有一横长形岩石,在岩石南面较光滑处刻有一幅六人骑马的出行图,称为《南诏王出巡图》。此幅岩画是该岩画群中精彩作品之一 。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碗厂乡南面的大石头村博什瓦黑阳坡。
博什瓦黑岩画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博什瓦黑石刻岩画,路程约72千米,用时约1小时3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