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洞遗址 编辑
大洞遗址,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珠东乡十里坪村,距盘州市约49千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大洞遗址面积达9900平方米,由关牛洞、水洞、阴河洞、主洞厅和消洞五条洞道组成,各洞道间有竖井、陡坎相通,最上层洞道与最下层洞道垂直高差115米,洞系总长度1660米,洞穴堆积从中更新世延续到全新世。遗址共获古人类牙化石5枚,石制品3000多件、含近50种哺乳动物的化石标本两万多件,以及大量的烧骨、炭屑等古人类用火证据。比较完整的堆积层及其含有的非常丰富的人类遗物、遗迹和庞大的哺乳动物群化石,显示了它在东亚人类进化、环境演变、古人类心智综合能力表现的多样性及现代人起源等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
1996年11月20日,大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洞遗址
地理位置:贵州省盘州市珠东乡十里坪村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4-0004-1-004
面积:9900 m²
1992~199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六盘水市文管所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组队对遗址作了3次发掘。美国辛辛那堤大学和加州大学斯坦尼士劳斯分校的考古学家参加了1996年的发掘工作。
1998~2000年,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和六盘水市考古专家组成的盘县大洞工作站与美国上述两所大学联合,对遗址又进行了3次发掘、6次清理,发掘面积86平方米。
大洞遗址文化堆积层有两层,第一层为浅褐色薄层状钙板层,厚0.5~1.5米,向西南方向倾斜,各薄层钙板间夹薄层浅褐色粘土。该层含少量灰岩、钟乳石角砾及少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角砾磨园度极差。该层绝对年代:发育于表面薄层钙板中的石笋的铀系年龄为6万年,与下伏地层接触的钙板铀系年龄为14.2万年。下部中的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ESR(电子自旋共振法)年龄为13.7~15.6万年。第二层为角砾层,分上下两段。上段为浅褐色角砾层,厚1米,泥砂填充,中间夹薄层钙板。角砾在地层中分布不均,无分选,磨圆极差,岩性为石灰岩和钟乳石,石灰岩居多。该层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有人牙化石出土,其绝对年代:上下部钙板铀系年龄分别为14.2万年和16~18万年;中下部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ESR年龄为13.7~15.6万年。下段为黑色角砾层,厚1.8米,沙质黏土和砾质粉沙填充。角砾为灰岩和钟乳石,表面均被一层黑色胶结物包裹,边缘因溶蚀而呈浑圆状。该层含人类化石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其绝对年代:上、下部铀系年龄分别为18万年和26.2万年;下部哺乳动物化石ESR年龄为21.4~26.2万年。上述表明,早在30万左右就有人类在盘县大洞生活,距今6万年前,仍有人类在此生存、活动。大洞遗址是一个既有早期智人,也有晚期智人生活的古人类遗址,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早期和中、晚期。
大洞遗址
出土文物
大洞遗址比较完整的堆积层及其含有的非常丰富的人类遗物、遗迹和庞大的哺乳动物群化石,显示了它在东亚人类进化、环境演变、古人类心智综合能力表现的多样性及现代人起源等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
1996年11月20日,大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大洞遗址位于贵州省盘州市珠东乡十里坪村。
大洞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从盘州市出发经沪昆高速—水兴高速—威板高速—民主互通—G246—X206—大洞遗址,全程大约60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