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谷遗址 编辑

贵州省安顺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谷遗址宁谷遗址

宁谷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是汉代古牂柯郡治所的一部分,首次发现于1971年。

宁谷遗址分建筑、陶窑和墓群三个部分,占地约10万平方米。在建筑遗址和陶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钱币、铜器、铁器、瓷器、石器以及装饰品、陶窑、绳纹板瓦、筒瓦、几何纹砖等,其中包括“长乐未央”铭文瓦、木牍、木楔、五铢、四铢半两钱等。是中国南方汉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人类发展史中文化多样性的象征,其发掘研究对研究古代安顺及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有着重大价值。

2006年5月25日,宁谷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宁谷遗址

地理位置: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

所处时代:汉

占地面积:约 1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187-1-185 

历史沿革

编辑
1971年,安顺宁谷公社大寨大队农民,在兴修水利和耕种田土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坍毁的石室墓后,当时还出土了一些汉代器物和钱币,于是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贵州安顺宁谷发现东汉墓》的文章

1976年,贵州省博物馆首次发现了宁谷镇境内埋藏120余座古墓葬,分布在大寨、龙潭、上苑、潘孟、白泥、沙坝等村寨。

 1994年和1996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宁谷古墓葬分别进行过两次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宁谷遗址分建筑、陶窑和墓群三个部分,占地约10万平方米。

宁谷遗址宁谷遗址

建筑

建筑位于龙泉寺附近,总面积9万平方米,经过钻探,在已发掘的21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八个文化层,二层和三层已被扰乱,四至八层是汉代文化层。在第三层和第五层发现了5条水沟,又在三、五、八层发现了6个用火的灰坑,还有若干陶器残片,说明这里曾存在一片村落,即《史记·西南夷传》所说的“耕田,有邑聚”。

陶窑

苑瓦窑遗址在龙泉寺建筑遗址的南边,大约1公里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布在东、西两个台地上。遗址中的主体建筑是陶窑,一共5座。陶窑建造在原生土上,窑址的平面呈长方形,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及窑顶五部分组成。窑长2.8米,宽1.4~2.2米,现存窑壁残高0.64~0.72米。窑门及窑顶已经坍塌,窑室四壁用细泥掺砂子拍紧抹平,壁外有烧红的土。在窑址中发现的遗物证实,砖瓦是本地所产,他们可以构筑陶窑,可以制作瓦片和砖块,可以掌握火候,把它们烧制成如同内地一样的砖瓦。

墓群

墓群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的大寨、龙潭、上苑潘孟、白泥沙坝石灰窑、跑马地8个村,共120多座,主要是西汉墓。已进行4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古墓有的还保留有高达2至3米左右的封土。汉代时期的墓葬80%以上都被盗过,从发现的石墓到砖墓,墓身长约8米、宽约3.5米、高约1.8米,砖墓室内的每一块砖都有精美的花纹,可见墓主属于较富有人家。由于龙潭村汉墓较为集中,相隔约百米就有一座汉墓,宁谷有可能是当时的一个行政中心。

古汉墓

文物遗存

编辑
宁谷遗址在建筑遗址和陶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钱币、铜器、铁器、瓷器、石器以及装饰品、陶窑、绳纹板瓦、筒瓦、几何纹砖等,其中包括“长乐未央”铭文瓦、木牍、木楔、五铢、四铢半两钱等。在汉墓中仅出土器物120件、货币600余枚。陶器中有房屋模型、仓廪模型及日常用具,铁器有三脚架、铁斧及刀剑,铜器有铜镜、摇钱树片、圆盘形贴金片及铜斧,铜铣等,钱币有五铢、大泉五十、货泉、剪轮五铢、中钱三十。

<p>长乐未央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

文物价值

编辑
宁谷遗址已被证实是中国南方汉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可能是古代牂牁郡址所在地,是人类发展史中文化多样性的象征,其发掘研究对研究古代安顺及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有着重大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82年2月23日,宁谷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碑保护碑

2006年5月25日,宁谷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宁谷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

宁谷镇

交通信息

自驾:从安顺市出发经龙宫大道—S209—汉邑路—宁谷镇。

下一篇 平坝棺材洞

上一篇 安顺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