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寨英村古建筑群 编辑
寨英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境内,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群遗存。
明洪武十八年(1831年),始建寨英镇古建筑群。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精巧,由古民居、会馆、商铺、手工作坊、城墙、城门、码头、街巷等建筑物构成,是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自流供排水及消防系统,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古建筑群占地约11公顷,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古民居建筑85栋,会馆类建筑2处,5街6巷,消防池8个,古井2口,各种商铺50余处,手工作坊30处,城门4个,卡子门1个,城墙1处,码头4处。其中城墙、城门、大小水门、东南北门街、中街、巷子口、何家坝巷、万寿宫、福寿宫、富华商号、吴袢泰商号、协裕详商号、曹易合商号、何和顺商号、保和顺商号、冉家盐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英村吉建筑群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军事屯堡转为商贸重镇的典型;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建筑群地处寨英古镇繁华地段,见证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2006年5月,寨英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寨英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境内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32-3-43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巷子口;明末,辟为街道;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改为石板街。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南门街;清光绪初年,改为石板街面。
明末清初,建冉家盐号。
清乾降年间,商埠贸易达到鼎盛期,是川盐湘货的重要转运地,旺期目进出五吨以下船只四五十号,日达客商四五百人。
清道光年间,初建北门街、中街、东门街;民国初年,改为石板街。
清代中期,始建万寿宫。
清光绪年间,始建吴祥泰商号、协裕详商号、富华商号。
2020~2021年,协裕详商号和北门街等19处古建筑群进行修缮性工程。
寨英村古建筑群
城墙
大水门
大水门,又称陈家水门,位于何家坝巷子中段临河一侧,上部为露天通道,下部为半封闭式通道。清中期以粗料石扩建为水门。
小水门
小水门又称何家水门,位于何家坝巷子西端临河一侧,上部为露天通道,下部为封闭式通道,通道长17.2米、宽约3米,水门高2.8米、宽约2米。明末扩建成水门,石砌。
东门街
街道
南门街
南门街,北接中街卡子门,南到南城门,全长120.4米,宽3.5米,青石板铺设。下有排水沟,南城门附近有排水口,街南端有自流池1个。
北门街
北门街,位于古镇北部。南接中街,北至北城楼,全长98.7米,宽3.5米,青石板铺设。下设排水沟,中部有自流池1个。
中街
中街,位于古镇中部。南接南门街,北接北门街,东与东门街连通,全长48.9米,宽4米许,青石板铺设。下有排水沟,南、北两端各有1个自流池。南端有卡子站1道。
巷子口
巷子口,东接中街,西通西门街及西城门,全长76米,宽约2.8米,青石板铺设。下有排水沟,街西端有自流池1个。南侧接大小2水门。
何家坝巷
何家坝巷位于何家坝巷子西端,明末为民居集中地,后辟为街道。卵石铺墁,全长约40米、宽3.2米,是“何和顺”三大号的进出通道。街北有一自流池。
万寿宫
万寿宫
福寿宫
福寿宫
冉家盐号
冉家盐号
富华商号
富华商号
协裕详商号
协裕详商号
吴祥泰商号
吴祥泰商号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寨英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境内。
寨英村古建筑群
交通信息
自驾:自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寨英村古建筑群,路程约48.8千米,用时约6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