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古建筑群 编辑
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南临锦江,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明朝至清朝古建筑遗存。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包括周逸群烈士故居、东山古建筑群、川主宫等。周逸群烈士故居位于中南门古城内,是中国红色革命早期领导人周逸群同志的居所。故居已被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红色宣传教学与红色旅游一体。东山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大致分山顶、西侧山坡、南侧崖顶三组。川主宫位于铜仁市大江北路中段东侧。又称川主庙、川主祠,是铜仁市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中南门古城区是东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门古城区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占地面积约达3.6万平方米。其遗存多为清代建筑。东山古建筑群,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有较高的文化和审美价值。东山古建筑群是铜仁土司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见证,反映了铜仁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为了解南方边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2006年5月,东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东山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
所处时代:明朝至清朝
占地面积:约 3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30-3-43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洪武八年(1375年),始建川主宫,由当时铜仁长官司官员李渊建成。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四川同乡会曾在川主宫建立“铜仁私立益州中学”。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川主宫遭受破坏。
1997年,川主宫完成修缮。
2006年,因管理不善,川主宫遭遇一场大火,毁于一旦,此后几经修葺,恢复如初。
东山寺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东山寺。当地的官员蔡湖在东山山巅上修建“澄江楼”和“川上亭”,并题字“舞雯遐思”。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复修了“双峰阁”“兼隐庵”,增建了“大观楼”。之后,当地郡人官绅又先后修建真武观、文昌阁、奎星阁、武侯祠、大雄宝殿、护国楼、二吴亭等清代古代建筑。经过明清两代的增建扩容,形成现在的东山寺古建筑群。
周逸群烈士故居
清朝道光年间,始建周逸群烈士故居。
1984年、1996年,历经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周逸群烈士故居。
中南门古城区
明正德年间始建飞山宫。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府陈以耀重修。清道光年间,毁。清康熙年间,副将贺国贤重建。
2014年,铜仁市投入6000万元保护性维修东山古建筑群。
2016年,东山古建筑群安装防雷设施。
东山古建筑群
周逸群烈士故居
东山寺古建筑群
东山寺
川主宫
川主宫
中南门古城区
中南门街
中南门古城区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的中南门古城区,是东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门古城区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占地面积约达3.6万平方米。其遗存多为清代建筑,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多为庙宇、城墙、码头和民居,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有2.5万平方米,是铜仁可以反映铜仁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街区内有保存完好的四合大院35个,古巷街道11条,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200余栋。中南门古城区曾是铜仁最繁华的商业区,在古城区内遗存了许多年久失修的重要建筑。
“飞山宫”,又称飞山祠,始建于近500年前的明正德年间,主要供奉唐朝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在数百年内经历了数次损毁与重修,现戏楼的主体建筑保存完整,其余建筑均已损毁。
东山—江宗门—后水门段城墙1800余米。城墙多临水而建,皆以料石砌筑。码头有严格分工,除下南门码头为关卡外,其余均为货运码头。便水门码头、江宗门码头专门停靠锦江上游、梵净山下来的桐油、花生、木材、烟草、药材、猪鬃、朱砂等土特产。中南门码头、西门码头为运往湖南常德等地的土特产和下游运来的棉花、布匹、糖果、瓷器等物资装卸用。川主宫码头为四川人专用,川盐由此上岸并转运黔中各地。明清时代,中南门码头位居铜仁各大码头之首,现仍在使用中。
周逸群
遗址碑
地理位置
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
周逸群纪念馆
交通信息
自驾:自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东山古建筑群(周逸群烈士故居),路程约2.3千米,用时约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