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汞矿遗址 编辑

贵州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山汞矿遗址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自秦汉采掘朱砂始,万山的汞矿开采冶炼史已有两千多年。

万山汞矿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千米,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万山汞矿遗址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是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2006年5月25日,万山汞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万山汞矿遗址

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

所处时代:唐至清

占地面积:2.5 k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186-1-186

历史沿革

编辑
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万山建“大万山苏葛长官司”后,随即建立了“大万山汞办局”,继续从事朱砂的开采,仙人洞即是当时的采矿场。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法两国商人在万山开办“英、法水银公司”。

清宣统二年(1910年),陈万顺在仙人洞筑墙建门,内建住房二栋。

20世纪50年代,洞内建筑拆毁。

2001年,贵州万山汞矿因资枯竭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万山汞矿遗址地下坑道长达970多千米,是中国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地下采矿遗址,主要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千米,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万山汞矿遗址

黑硐子

黑硐子黑硐子

黑硐子遗址在一坑东面的悬崖绝壁间,从远处看,洞口像百孔千疮的蜂窝;洞内有27条蜿蜒曲屈的巷道与其他采场相连,其中10余条主巷道绵延数百米;洞内坑道有的地方多达5层,高度达数百米。

仙人洞

仙人洞

仙人洞因仙女石而得名,洞内有可容纳千人的厅堂,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厅堂内壁坑道纵横交错,枝蔓横生,与黑硐子遗址连成一体,形成巨大的地下网络。

仙人洞坑壁有许多标记,那是古人用以标明矿床及掘进方向的记号,并便于矿工在漆黑、幽深的洞中不致迷途。顶棚硕大的疤痕,就是当年“以火攻石”的印记,是明代“大万山汞办局”科技状况的真实记录。

云南梯

云南梯云南梯

云南梯始于元末明初,由一马姓的云南人雇岩丁在岩壁上凿出63级踏步而得名,位于解放街北800余米的大水溪悬崖绝壁之上。有洞口三个,主洞口高22米,宽28米,前有一弧形矿柱,形似象鼻子。

文物遗存

编辑
万山汞矿遗址保留有大量自古以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生产遗存。

历史文化

编辑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公园总面积105平方千米,为国家4A级景区、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国土资源部首批的28家国家级矿山公园之一。主要景点包括矿山博物馆、主题雕塑、苏联专家楼、970公里的“地下长城”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黑洞子、云南梯等。

万人坑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侵入万山,他们开设英法-公司,并使用先进的机器,雇用童工,强买、强租、抢夺万山汞矿,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短短十年中,英法帝国主义竟掠夺走700多吨。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工人们的强烈,英法公司故意挑起工人械斗,致使上万人死亡,黑硐子的“万人坑”就是埋藏这些死亡工人的地方。

文物价值

编辑
万山汞矿遗址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无论是西南地区或是整个中国,万山汞矿遗址都有其独特的技术代表性,同时也是中国少有的工业遗产建筑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突出的普遍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85年11月2日,万山汞矿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9月13日,万山汞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

2006年5月25日,万山汞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

朱砂古镇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交通信息

乘车路线:铜仁客运站乘坐至万山的巴士,每天06:30至18:00,每40分钟一班,票价12元;下车后可打车或换当地交通前往。

自驾路线:铜大高速公路从万山/S201出口离开,沿汞都路→土坪路→辰沙路行驶即可。

下一篇 东山古建筑群

上一篇 石阡万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