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飞山庙 编辑
锦屏飞山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镇清水江烂龙滩北岸,背靠黄哨山,是纪念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的祀庙。
锦屏飞山庙占地面积2756平方米,建筑面积727平方米,由飞山庙和飞山阁组成。据载,清光绪年检修缮时,所用的全部木材均由黎平经乌下江水运到瑶光河口,再沿清水江放送至王寨(今锦屏县城)。堡坎及阶石所用的石料,则全是打岩塘的上等大青石,请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工匠修造完成。
2013年3月5日,锦屏飞山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锦屏飞山庙
地理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镇清水江烂龙滩北岸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2756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面积:727 m²
编号:7-1364-3-66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锦屏飞山庙进行两次较大修缮。
2018年12月,锦屏飞山庙及周边进行绿化。
锦屏飞山庙
飞山庙
飞山庙实为祭祠,坐南向北,由大门、戏楼、厢房、享堂组成轴对称合院布局。庙内原有佛像和壁画装饰,庙前还有碑刻和曲栏回廊,现仅存庙宇。院内保留着一株粗约三围的古树,老枝苍劲,枝叶繁茂。
飞山阁
飞山阁坐北向南,与飞山庙对应。为四层三檐四角攒尖青瓦顶楼阁式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楼有四层,底层为砖木结构,二、三、四层为木质结构。阁为四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翼角出檐1.6米。楼上各层三面开设栏窗。
相关记载
“飞山庙”是供奉“飞山蛮”酋长的神庙,侗族地区几乎城乡皆有。《新晃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介绍》说飞山公供的是杨再思和他的哥哥杨再兴,而以杨再思为正神。《绥宁县志》称“飞山庙,宋城州刺史杨通宝之祖杨再思,有功于郡,靖属通祀之。
相关人物
杨再思(869~954年),湖南靖州人,是唐末五代靖州“飞山”峒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千百年间,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追思其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每年再思生辰的农历六月初六和再思忌辰的十月二十六日,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
飞山蛮
飞山蛮是唐末至宋初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少数民族。就其活动区域而言,包括今之湘西、桂北和黔东南约十多个县,与现在侗族分布地区吻合。侗族是由古代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魏晋以后即包括在僚人之中,唐代则称为洞僚或洞蛮。现在黔东南、湘西、桂北和鄂西的侗族中杨家是大姓,其中不少杨姓认为是杨再思的裔孙,他们为再思立庙,供奉飞山神(飞山公)。因此,“飞山蛮”可能是侗族的先民,也可能又是一部份苗族的祖先。
1982年,锦屏飞山庙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锦屏飞山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锦屏飞山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镇清水江烂龙滩北岸。
飞山庙
交通指引
锦屏县内乘坐公交车2路、3路,在新六街路口站或县交通局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