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叫屲遗址 编辑
狼叫屲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苟家山村狼叫屲,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1984年、1987年,分别采集到原始人头骨化石、颈骨化石、肋骨化石以及打制的石弹、尖状器等遗物标本。遗址文化层厚约1米,距地表约3米。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与河套人同时期的古人类,距今3.8万年,被命名为“武山人”。遗址断面上暴露有白灰面、红烧土等遗迹。地表散布有大量彩陶片、泥质红陶片,出土过双耳红陶罐、磨制石杯等。狼叫屲遗址“武山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发现,为中国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狼叫屲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狼叫屲遗址
地理位置: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苟家山村狼叫屲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459-1-459
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武山县文物工作者在距前一具头骨化石1.2米处又发现了一具头骨化石,这具化石石化程度较好,较为完整,根据外部形态,专家确定这具化石为女子头骨化石。
狼叫屲遗址
文化特征
狼叫屲遗址上半部距地表约3米,文化堆积层厚达1米左右,有灰层、灰坑。断面还暴露有坚硬的白粘土、红烧土等古人类文化遗迹。地表到处散见齐家文化红陶片、夹砂红陶片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片,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狼叫屲遗址下半部至大沟西侧,曾出土两具旧石器时代的“武山人”头骨化石,同时,还出土有肋骨化石和打制石器等,故而该区域文化反映了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
年代
狼叫屲遗址出土的两具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命名为“武山人”,经兰州大学碳14测定绝对年代为距今38000±500年,其体质特征接近广东马坝人,属于晚更新世中期,代表着比山顶洞人更原始的早期蒙古人种类型。狼叫屲遗址是与河套人同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也是甘肃境内发现的有人化石的三处旧石器遗址之一,“武山人”和“平凉人”证明了甘肃是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域,这把甘肃史前文化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打制石器
狼叫屲遗址出土了原始人头骨化石、颈骨化石、肋骨化石、石球、尖状器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标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以及带有血渗的铜箭头等。
武山人头骨化石
第一个头骨化石
第二个头骨化石
狼叫屲遗址第二个人头骨化石通高21.5厘米,横阔13厘米。包括顶骨、额骨、蝶骨、颞骨、颧骨、枕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等,是较完整的一具人头骨化石,石化程度较好,保存相对完整,眉骨稍突出,上下颌骨略突出,从牙齿的冠状缝、蝶顶缝、乳突枕缝、人字缝、矢状缝、顶乳突缝等颅缝愈合情况和牙齿的萌出情况可判断,颅骨是成年时期的颅骨;再从第一臼齿、第二臼齿和第三臼齿的磨耗与年龄分期模式综合判断,从主要表现性别的眉弓、乳突、枕外隆突及面部特征全面比较,此颅骨代表着一个35岁左右的壮年女性个体。
地理位置
狼叫屲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苟家山村狼叫屲。
苟山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狼叫屲遗址,路程约23.7千米,用时约3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