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峪摩崖石刻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峪摩崖石刻河峪摩崖石刻

汉河峪摩崖石刻,全称为《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是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遗存。

河峪摩崖石刻刊刻于东汉恒帝和平元年(150年),是甘肃省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河峪摩崖石刻西距恭门镇14千米、张家川县城25千米。摩崖略呈不规则梯形状,崖面打磨不甚平整,高大约200厘米,宽处大约150厘米,距地表65厘米。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事实,与关陇古道、陇右文化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河峪摩崖石刻有古代碑刻的形制,兼具书法艺术与历史价值,是研究秦汉史、古代交通史、羌汉民族关系史,以及东汉时期甘肃天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

2019年10月7日,河峪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河峪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

所处时代:东汉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511-4-03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河峪摩崖石刻刊刻于东汉恒帝和平元年(150年),是甘肃省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

20世纪50年代,原张家川县恭门文化站原站长王城科发现河峪摩崖石刻。

河峪摩崖石刻原貌河峪摩崖石刻原貌

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河峪摩崖石刻被确定为文物点。

文物特点

编辑

河峪摩崖石刻现址河峪摩崖石刻现址

河峪摩崖石刻全称为《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位于关陇道要地恭门镇河峪村,西距恭门镇14千米、张家川县城25千米。摩崖略呈不规则梯形状,崖面打磨不甚平整,高大约200厘米,宽处大约150厘米,距地表65厘米。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事实,与关陇古道、陇右文化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

文物遗存

编辑
石刻

河峪摩崖石刻拓片河峪摩崖石刻拓片

石刻的内容由题名、正文两部分组成,题名在碑体额首,刻字现仅存一个“汉”字,字形相对较大。正文主要记述了东汉时期汉阳太守刘福生平政绩,主持修复关陇道的事迹,以及石刻撰文者和建造者的信息。因光照、淋雨、风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崖面上半部分字迹漫漶不清,虽不能全部释读,但大部分亦可辨认。底部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受损程度严重,已经起壳脱落,并伴有开裂,除十几个字可辨别外,大多数字已不可见。而这方石刻的撰文者信息,正好处于碑体的下部分,碑刻的建造者信息还可辨认出“陇赵亿造”几个字。整篇碑文阴刻于碑体,呈南北排列,自右至左共15行,每行12到18个字,全文约270字左右。每个字字形规整,字径约6厘米,占据山壁半角。河峪摩崖石刻通篇字体为隶书,书法用笔多变。

释文如下

和平元年岁庚寅□□□□□

故汉阳太守刘君讳福字伯寿赵□□□也

其先汉景帝少子封昂毕野君□□□浮□

令幽州刺史部在有济民之□□□□宽仁

有虑深远之美□尔难迨□□□□□遵萌

忿瑕荒之不柔数离怨旷□□□□□众修

乃睠西顾命君守之于是□□□□□□□

术怀远人岁丰积而有□□□□□□其后

吏民追思渥惠□□□□□□□□□□□

伊君德洞绝旅播□□□□□□执以怀远

合功实纪往古勒铭□□□□□□□□进

……子

……素俭约

……财费因邽

……陇赵亿造

文物价值

编辑

河峪摩崖石刻原石河峪摩崖石刻原石

河峪摩崖石刻有古代碑刻的形制,兼具书法艺术与历史价值,是研究秦汉史、古代交通史、羌汉民族关系史,以及东汉时期甘肃天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河峪摩崖石刻遗址碑河峪摩崖石刻遗址碑

2019年10月7日,河峪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汉河峪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

河峪村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汉河峪摩崖石刻,路程约25.1千米,用时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