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寿寺塔 编辑

甘肃省庆阳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凝寿寺塔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村镇政平村泾河北岸,是凝寿寺内砖塔,又名政平砖塔。

凝寿寺塔平面方形,通体用青砖和黄土胶泥砌筑。无基座,五层楼阁,通高21.2米。结构严谨,风格质朴,建筑造型和风格与西安大雁塔相近,是研究唐宋建筑造型、结构形式、用料及构造技艺的重要实证。

1963年,凝寿寺塔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1981年10月,凝寿寺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凝寿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凝寿寺塔

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村镇政平村泾河北岸

所处时代:五代、宋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432-3-23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凝寿寺建于唐代,塔因寺得名。延及明代,因暴雨骤至,山洪突涌,凝寿寺惨遭淹没,仅存宝塔一座。塔始建年代无考,据塔身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

1964年,受犁耕雨蚀影响加上人为的破坏,凝寿寺塔的第一层损毁较为严重,本地村民张芳、黄景钧二公以个人名义主动维修。

1981年10月,宁县博物馆对凝寿寺塔第一层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1994年,庆阳市相关单位对凝寿寺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2019年5月至7月,庆阳市有关部门对凝寿寺塔进行维修。

建筑特点

编辑

凝寿寺塔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平面方形,通体用青砖和黄土胶泥砌筑。无基座,五层楼阁,单壁中空,通高21.2米。首层边长6米,南面辟一券门,门高2.2米,宽1.8米,塔心室边长2米,内木楼梯已毁,仅存木架。各层塔身上部隐出普拍枋,枋上每面施补间铺作二朵。塔檐为仿木结构,每面两朵斗拱,一斗三升,斗拱之上叠涩14层砖挑出塔檐,檐下有仿木方椽、望板和勾头板瓦,其上为反叠涩塔檐。二至五层塔身逐渐收分,檐口连线基本为直线。第二、四层的东西两面,第三、五层南北两面交错辟二券门。二、三、五层塔身出平座,下施五铺作斗拱,上隐出勾栏。斗拱与勾栏形式保留五代特征,第五层栏板作勾片式样。

凝寿寺塔的五级塔身每面交错开券门,平座层由斗栱挑出木质围栏,栏板上饰以纹样。突出特点的是塔檐不是由斗栱挑出而是由十四层砖叠涩,堆叠而成,层叠而上。

文物遗存

编辑
凝寿寺塔各层檐部、平座斗拱之间及栏杆的格内均有构图简约、线条流畅的砖雕装饰,图案有万字纹和菊花纹等题材。塔顶上竖立石雕相轮七重。

历史文化

编辑

寺院历史

凝寿寺塔凝寿寺塔

凝寿寺原位于艮宫山北麓通商古道旁川台上,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唐初修建。当时秦王李世民西征“西秦霸王”薛举父子之后,坐镇政平(今甘肃省宁县中村乡政平村),为了遥祝其母寿诞而建寺庙。他亲笔题写“凝寿寺”三字于寺门,取其“凝神瞩目长安,祈求母仪万寿无疆”之意。此寺与西安慈恩寺在布局结构上相似,规模宏大。殿宇僧舍皆为砖木结构,五脊六兽,四檐出水,明柱承檐,斗拱翘角,雕梁画栋,造型极具佛教气象。寺院内建有一塔,蔚为壮观。四方僧俗顶礼膜拜者如云而至,直到宋代香火依然很盛。

研究价值

编辑
凝寿寺塔结构严谨,风格质朴,建筑造型和风格与西安大雁塔相近,是研究唐宋建筑造型、结构形式、用料及构造技艺的重要实证。

保护措施

编辑
1963年,凝寿寺塔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1981年10月,凝寿寺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凝寿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凝寿寺塔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自塔基沿东至东山腰50米处,西至震宫山底50米处,南至东山100米的沟壑处,北至北山底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自塔基外沿东至东山山顶100米处,西至震宫山顶100米处,南至东山南面150米处,北至北山顶100米处。”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村镇政平村泾河北岸。

政平村

交通信息

驾车自宁县人民政府出发,经银榕线、X025到达政平村。

下一篇 东华池塔

上一篇 南佐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