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隆山古建筑群 编辑
兴隆山古建筑群,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四合原乡四合原村东北四合塬以东约6千米处,始建于明代。
兴隆山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9.8平方米,现存14座建筑。 大体可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中峰顶主建筑区,占地面积约816平方米。以无量祖师大殿、献殿、山门为中轴线。左侧有佛殿,右侧为菩萨殿,山门内侧左、右为钟楼和鼓楼,建筑分布比较密集。二是中峰东南坡单体庙宇建筑区,主要有前门楼、碑坊、中门楼、三进门楼、关帝庙和药洞等建筑物,这些单间小型建筑物不规则地分布在坡地不同水平面的小台地上,星罗棋布,疏密有致。三是东南峰外围建筑区,这里存有牛王庙、马王庙和城隍庙,以及魁星楼等建筑物。 庙宇楼阁以砖木结构和纯砖结构为主,单体建筑大部分为歇山顶,每座建筑檐下都有三至五层砖雕,手法多样,部分建筑内有壁画。 兴隆山古建筑群是庆阳全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处砖木结构古建筑群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为研究清代环庆地区建筑和砖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3年3月5日,兴隆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兴隆山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四合原乡四合原村东北四合塬以东约6千米处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458-3-75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二四四年(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二、三纵队在兴隆山宿营,司令部和电台设在祖师殿内。
2018年12月23日,兴隆山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无量祖师大殿和献殿修缮工程、钟楼鼓楼边坡抢险加固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兴隆山古建筑群
兴隆山,又叫东老爷山,海拔约1774米,是道教名山,自古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 兴隆山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9.8平方米,现存14座建筑。 大体可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中峰顶主建筑区,占地面积约816平方米。这里以无量祖师大殿、献殿、山门为中轴线。左侧有佛殿,右侧为菩萨殿,山门内侧左、右为钟楼和鼓楼,这里的建筑分布比较密集。二是中峰东南坡单体庙宇建筑区,主要有前门楼、碑坊、中门楼、三进门楼、关帝庙和药洞等建筑物,这些单间小型建筑物不规则地分布在坡地不同水平面的小台地上,星罗棋布,疏密有致。三是东南峰外围建筑区,这里存有牛王庙、马王庙和城隍庙,以及魁星楼等建筑物。 庙宇楼阁以砖木结构和纯砖结构为主,单体建筑大部分为歇山顶,每座建筑檐下都有三至五层砖雕,手法多样,部分建筑内有壁画。
兴隆山的山门
钟、鼓二楼
山门后左右两侧是钟、鼓二楼,钟楼和鼓楼均为砖木结构的歇山顶建筑,斗拱彩绘,梁柱涂丹。
献殿
献殿
无量祖师大殿
献殿之后是无量祖师大殿。面阔三间,歇山顶建筑,是兴隆山道观最宏伟的建筑物,高达约10米。殿内无量祖师位居正中,而西天佛祖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则位列两侧,成为从属。
前门楼
前门楼
碑坊
碑坊是歇山顶式,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重修无量祖师庙记》碑,镶在这座碑坊上。
中门楼
中门楼型基本上与前门楼相似,低小了一些。中门楼门洞前为23级砂石踏步,踏步两侧有石雕扶手。
三进门楼
三进门楼从外观上看,与前门楼型制相同,不过比中门楼还要小一些。兴隆山的三道门楼,不仅从建筑布局来观赏,富有多层次多变化的艺术特色,而且从道教经义上来讲,也是有讲究的三道门,即意味着道教“三界”。
关帝庙
关帝庙是一处单间小庙,硬山顶,五脊六兽。正脊为镂空双龙图案,脊中有宝珠,宝珠之上为狮驮宝塔。关帝庙供奉的主神是三国蜀汉大将关羽,曾被汉献帝封为“寿亭侯”,帝君之称则是后世统治者追加的。关帝庙附近有一处由窑洞和瓦房组成的四合院,是道士们修炼的静室和生活起居处。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兴隆山,红军首长叶剑英就下榻在这里。
药王洞
药王洞位于道旁的崖面上,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窑洞。洞内供奉的药王则是隋唐名医孙思邈。药王洞距离中峰顶约50米,这里的碎石铺道,两边高,中间低凹,既可作排洪之用,又可通行,一道两用。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兴隆山古建筑群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四合原乡四合原村东北四合塬以东约6千米处。
东老爷山景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兴隆山古建筑群,路程约73.5千米,用时约1小时4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