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空寺石窟 编辑
石空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金龙村茹河南岸石崖上。该窟最早开凿于宋代。石窟开凿在离地面10米多高的峻峭红砂岩上,故名“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东西长300多米,共有9个窟龛,坐南面北,1、2号窟保存完整,有石雕彩绘泥衣造像14尊,3至9窟均为空窟,但窟龛形制保存完整,均呈平面长方形或方形。 石窟对研究当时佛教在地域的传播、发展以及与周边石窟之间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研究陇东佛教艺术与道教、儒教文化共同发展的历程提供了实物例证。
2013年3月5日,石空寺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石空寺石窟
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金龙村茹河南岸石崖上
所处时代:宋至明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编号:7-1604-4-1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元明清时,加以修饰。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水灾冲毁石空寺,人们在被冲毁风化的洞龛上又增修了土地寺、灵官殿、三教宫、百子娘娘殿、僧房、药王殿、伽蓝殿,泥塑神像,绘制壁画。
民国九年(1920年),镇原大地震,山倾崖塌,导致石窟的一佛像右身及头部塌毁,其他造像均有损坏,清代增修的洞龛再次被破坏,失去原貌。
庆阳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多以平面半圆形、马蹄形、长方形、方形为主。1、2号窟作为一处摩崖大龛,与天水麦积山石窟两处摩崖窟龛形制有点相似。
石空寺石窟造像工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古代匠人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依岩体布局,先雕刻成各种造像的形体,然后再对五官、衣纹、发髻、手等进行精细的刻划,栩栩如生,达到了高度统一。为了不让造像风蚀、雨蚀、风化,使造像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用本地河床里的沙泥为原材料,直接施在石雕造像上,厚均为0.4厘米。因为沙泥干后硬度极高,不易风化,是一层坚固的保护膜,这是镇原石窟艺术中的一大实践和创新。然后再敷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最后施色而成,用来装饰造像的外观形像。这种石雕彩塑泥衣造像的施色有两种:一种是先涂白粉层,然后在白粉层上施色,主要是面部和裸露在外的肌体;另一种是直接在沙泥泥衣上施色,主要是衣饰。石窟造像设色主要以朱砂为主导色,在此基调上再以石绿、赭红、石青、深蓝、蓝黑、铅白等色和谐搭配。特别是造像外衣施以朱砂色;裙子以赭红和石绿搭配,使服饰冷暖交辉,与人物丰隆白晰的肌体形成对比,达到色彩明快的艺术效果。对人物的发髻、眼珠、鼻孔均以黑色为主,嘴唇施赭红色,色彩对比强烈,五官形神兼备。这也是宋代把石雕彩绘造像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的结果。
石空寺石窟造像有两层泥衣,最底一层泥衣特别薄,露出石绿色,可能为初绘,最上层是在最底层的基础上加白色泥衣,泥层比较厚,重新彩绘,主要以朱砂为主,有的颜色可能是后期所绘。从石窟崖面上的桩眼和其他残迹看,原来在窟顶应该有窟檐建筑,前殿后窟形制,武山木梯寺石窟、天水仙人崖也有这种形式,应该是明代石窟普遍的一种形制。可能明代窟顶塌毁,无法挡雨,就在其上增修了窟檐,后期有毁无存,只剩下桩眼。
石空寺石窟2号窟正面全貌
窟名 | 位置 | 形制及内容 |
---|---|---|
题记 | 第2窟洞口正上方 | 高0.62米、宽0.89米,青石质,楷书,字体浑厚工整,竖写12行,共111字。 |
第1窟 | 石窟最东端,方位南偏东13°,距地面高9.5米。 | 平面呈半圆形,摩崖大龛。窟高8米,宽9.15米,残深4.7米。原有木遮檐及方格形明窗,今已毁,只留下榫眼3个。窟内雕5尊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
第2窟 | 第1窟左侧,相距3.4米,方位南偏东15°。 | 以石洞相连,洞长3.3米,宽0.87米,高1.64米,人可通行。距地面高9.5米。平面略呈马蹄形,摩崖大龛。窟高7.8米,宽11米残深4.3米。原构建有木遮檐及方格形明窗(今已毁)。只留下榫眼4个。窟内雕9尊 造像,为五佛四菩萨造像,菩萨分别列于五佛之中。佛均高6.2米,菩萨均高3.25米。 |
第3至9号窟 | 均为空窟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
名称由来
石窟开凿在离地面10米多高的峻峭红砂岩上,故名“石空寺”。
石空寺石窟2号窟东壁题记
文保级别
1983年5月14日,石空寺石窟被镇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3月,石空寺石窟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石空寺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修复
1983年,镇原县政府指示有关方面做过重修恢复工作。
1996年,甘肃省文物局拨专款3万元对石窟底部进行防护加固。
地理位置
石空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金龙村茹河南岸石崖上,东距北石窟寺35千米。
石空寺石窟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镇原县内,乘坐1路公交车,客运中心站下车前往。
自驾:距离庆阳市约60千米,70分钟左右可达。
开放时间
全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
上一篇 兴隆山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