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宁文庙 编辑
静宁文庙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原建筑面积18076平方米。
静宁文庙坐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大成殿,戟门先师庙门,戟门内为四合院、西侧配建厢房,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庙门两侧的雁翅坊被拆毁。庙门为牌坊式棂星门。戟门王檻,歇山顶。大成殿土开间,占地面积297平方米,顶九脊,悬山。整个建筑群主次分明、布局严整。
2019年10月7日,静宁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静宁文庙
地理位置: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所处时代:明清
占地面积:18076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473-3-27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洪武六年(1373年),知州欧阳信在战乱之后,为静宁“重开草味”,在州城西北创建文庙(为以后紫极观址),天顺三年(1459年)郭增任知州时,予以鼎新。
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知州李必敷、李时中以其倾圯陋隘,相继报请上级批准,集工迁学庙于城东南,扩大规模,“增至七楹”,“东为庙,西为学”,“殿与戟门金碧辉煌,庙门与庑与启圣祠朱紫组朗,而泮池与阶墀与名宦、乡贤祠咸鼎新焉。”此即保留至今之静宁文庙(今静宁一中址)。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知州董守义(字喻之,镶白旗人)不惜千金,又加以整修,这次整修全面彻底,历时四年(1692~1695年)才告成功。整修后“丹垩焕采,栋宇流辉,严严翼翼,过者起肃”。这座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成殿、戟门、棂星门为主体的建筑群,占地面积共约18706平方米,是标准的明代文庙形制。
民国时,先在文庙内设模范小学,在启圣祠(后名圣崇祠)中设教育局。文庙西庑在民国九年(1910年)地震时倒塌,后由地方绅士王耀南先生倡导补修完好。以后多次驻扎军队,泮池及庙内碑碣、匾额皆遭破坏。抗日战争初期,为接待苏联援华车队,文庙被用作招待所(门开在东街昭忠祠)。民国三十一年年(1942年),招待所停办后,八战区后勤部要占用作军粮仓库,多亏王尔全先生多方奔走交涉方才作罢,此时静宁中学已在前一年(1941年)成立,于是儒学、文庙、启圣祠、节孝祠、昭忠祠皆刘归静宁中学。先师庙门改建为校门,戟门改建为办公室,两庞改建为教室,大成殿改作礼堂(各种牌位皆集中在内)。
1960年,拆去了庙门东西的两座牌坊,和大成殿前的阶墀。文革期间,以反“四旧”为名要打掉戟门和大成殿上的鸱吻,登上去之后因高峻陡峭,恐惧而罢,但打掉了了戟门挑角上的鳌头。接着一中改为“五七红专学校”,校门移至东街,封闭了后街的校门,拆去了雁翅坊。
1986年,省上拨款1万元,维修大殿,重新修起了殿前月台,虽比原来小一半,但对稳固大成殿地基有一定作用。
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风景
静宁文庙风景
地址
静宁文庙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静宁一中校园内。
甘肃平凉静宁一中
交通
自驾前往静宁文庙:从贵州出发,沿着泸昆高速、贵阳绕城高速、兰海高速、渝筑高速、重庆绕城高速、银昆高速、平绵高速、静天高速到达静宁文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