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海郡故城遗址 编辑
西海郡故城遗址,俗称三角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西约1千米,地处青海湖东北,为湟水流域规模较大的汉代(1世纪)城址 。
西海郡故城遗址出土文物有“西海安定”、“元兴元年”、“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虎符石匮、大泉五十陶范等,遗址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 。西海郡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给研究汉代(1世纪)青海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1988年1月13日,西海郡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西海郡故城遗址
地理位置: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西约1千米
占地面积:3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III—212
分类号:V—32
所处时代:汉至南北朝
西海郡故城遗址界碑
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废弃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西海郡故城遗址被考古人员发现,并在遗址内发掘出土石盖(虎符石匮上部分) 。
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海郡故城遗址进行了调查 。
1982年、1983年和1987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海郡故城遗址进行了进行了复查 。
1986年,考古人员在西海郡故城遗址发掘出土石匮(虎符石匮下部分) 。
西海郡故城遗址城门遗迹
西海郡故城遗址出土文物有“西海安定”、“元兴元年”、“长乐未央”字样的云纹瓦当、唐代(7世纪—10世纪)的莲花纹瓦当、虎符石匮,还出土有钱范、五铢、半两、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宋代(10世纪—12世纪)铜钱崇宁重宝、圣宗元宝等多种货币和陶范 ,以及陶罐、陶井、陶仓、陶灶、陶碗、玛瑙珠、铜钱、漆器、金饰等 。
虎符石匮
虎符石匮
大泉五十
西海郡故城遗址内出土的新莽“大泉五十”陶范,宽23.5厘米,长21厘米—24.5厘米不等,厚5厘米,正面边沿凸起,背面平坦,钱模分三排,上有31枚钱模,各钱模之间均有分槽,钱径3厘米,厚约0.2厘米,周郭宽0.2厘米,内郭宽0.1厘米,是一块阳文正书范 。
西海郡故城遗址城墙遗迹
保护碑刻
2016年,西海郡故城遗址保护一期项目工程开工,包括建仿古城墙,东、西、南、北城门、文昌楼、点兵台等工程,水、电、路等附属设施建设,西海郡故城纪念馆、陈列馆、文化广场建设等内容 。
2018年2月,青海省文物局《关于西海郡故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青文物局〔2017〕75号)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要求深化展示规划,进一步合理组织参观游线,充分展示西海郡故城遗址与其周边山水环境的依存关系 。
西汉末年(1世纪初),王莽曾向平帝上奏建议设立“西海郡”之前即已设置的东海、南海和北海三郡,定名的缘由,乃是分别有大海在其东、南或者北面,而这个“西海郡”的名称,则是得自郡境西侧的一片内陆水域(青海湖) 。《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地,愿内属。”“今谨案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未有西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西海郡。”汉元始四年(4年),王莽在海晏县三角城建成西海郡,以示“四海归一”之意。汉代西海郡自建立到被废,存在十余年。王莽篡汉最后失败了,卑禾羌夺回青海湖故地,西海郡也很快被废弃 。
西海郡故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西约1千米、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东北距青海湖约30千米 。
西海郡故城遗址
交通
海晏县——西海大街——环城西路——锦绣路——315国道——西海郡故城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
上一篇 天佑德酒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