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墓 编辑

云南省昆明市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墓聂耳墓

聂耳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一块坡度平缓的山地上,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1980年迁建的聂耳安葬之地。

聂耳墓平面设计如一把月琴,平台为琴身,墓在琴头。墓坑为石条砌筑,两层台深约1米许。 聂耳墓体现了中国各族各界人民和国际友人对聂耳的敬仰和思念,也为凭吊追怀的人提供了情景相融、激扬热情的美好空间。

1988年1月13日,聂耳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聂耳墓

地理位置:云南省昆明市

所处时代:1980年

占地面积:约 1200 m²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3-0041-1-041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日,聂耳骨灰安葬于昆明西山腰。聂耳的母亲和家人以及楚图南、徐嘉瑞、郑一斋、林志音等文化名人参了安葬仪式。徐嘉瑞撰写了《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墓名和碑文。

1954年2月,云南省文化局对聂耳墓进行了一次培修,改用了郭沫若同志撰写的碑文,并把墓碑所写的“划时代音乐作曲家聂耳之墓”,改为“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1973年3月,昆明市委决定将聂耳墓迁移至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的停车场上面一块坡度平缓、林木疏朗的山地。

1980年5月13日,聂耳墓举行了迁葬仪式。

1985年、1992年和2005年,聂耳墓曾三次进行改扩建和环境整治。

遗址特点

编辑
聂耳墓平面设计如一把月琴,平台为琴身,墓在琴头。墓坑为石条砌筑,两层台深约1米许。骨灰瓷罐安放在圆形底座之上。地面为三级方形石台。石台上为墨石墓碑。正面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背面镌刻郭沫若撰写的墓志铭。墓碑前置直径1.5米的汉白玉的高浮雕山茶花花环,花环内刻聂耳生卒年月。登上墓地的二十四步石阶,象征聂耳二十四年岁月年华。

<p>聂耳墓3

聂耳墓3

聂耳墓4

聂耳墓4

聂耳墓景色照片

聂耳墓景色照片

文物遗存

编辑
聂耳立像

聂耳立像位于墓前方,为汉白玉圆雕,像高3.2米,重3.7吨,作沉思状。

汉白玉圆雕聂耳立像汉白玉圆雕聂耳立像

屏风墙

屏风墙处于聂耳墓后,长45米,略呈弧形,中部为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形象高浮雕,左右上部为云天万里长城,左下部为中华各族民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墓主:聂耳

聂耳像聂耳像

聂耳(1912年2月15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生于云南昆明,原籍玉溪。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后三年中,聂耳先后创作了《翠湖春晓》《毕业歌》《开路先锋》等进步歌曲,被誉为“中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聂耳根据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谱写了曲。田汉在谱写歌词期间,被国民党特务追捕入狱。聂耳听说后,主动接下谱曲任务,在悲愤中开始谱写歌曲,而最后完成是在他到日本后,更多地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鼓噪“扩大支那利益”时,于义愤中完成这首歌曲,并将其寄回祖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聂耳按照组织安排,拟取道日本到苏联学习。同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牺牲于海浪中, 年仅23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聂耳的骨灰、遗物由同乡好友张天虚、郑子平护送回上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聂耳的三哥聂叙伦去上海将聂耳的骨灰接回昆明。

艺文

聂耳墓碑文

郭沫若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昆明聂耳墓

黄兆碧

永日墓台静,和风花木深。

断篷游侠志,孤剑少年心。

浪迹寒温问,放怀长短吟。

国歌唱今日,高奏最强音。

文物保护

编辑
1988年1月13日,聂耳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聂耳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一块坡度平缓的山地上。

聂耳墓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1、乘坐地铁三号线至西山公园站下,再乘坐西山景区大巴车至终点站下。

2、乘坐公交6路、51路、94路至高峣站下车,再乘坐西山景区大巴车至终点站下。

昆明市内乘坐183路公交在海埂旅游索道站下车,步行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