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仁求碑 编辑
王仁求碑,位于安宁市城南20公里鸣矣河乡小石庄村葱蒙卧山上,王善宝于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十月十日立碑,1992年,为加强保护,在碑的北面300余米处建一墓园,将碑移至园内建亭保护。
王仁求碑,碑纱石质,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6米,屃屭座,长2.6米,高0.89米。 古碑用砂石雕成高2.81米,宽1.50米,由一个大石乌龟托着,成都闾丘均撰文,王善宝书丹,中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碑文共34行,每行53字,楷书。 上镌碑名10字,并浮雕双龙及佛像一龛,碑文正书34行,行17~51字不等,计1628字,加碑名10字,合计1638字。
1961年,王仁求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王仁求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王仁求碑
地理位置:云南省安宁市鸣矣河乡小石庄村
所处时代:唐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862-4-52
唐垂拱元年(685年),在王仁求的儿子王善宝等的奏议下,唐王朝又再置姚州,在此基础上又在姚州增设七镇,派兵驻守,接着唐王朝终于驱除了吐蕃的人侵势力。
王仁求碑,王善宝于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十月十日立碑。
王仁求碑
1989年3月,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文管会、安宁县文化局派员对王仁求碑及王仁求父子墓进行了清理发掘。
墓园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碑北200余米处有一片缓坡地带名为“王官坟”,有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的王仁求父子墓两座。1982年安宁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王仁求父子墓东面20余米的冲沟中发现有花纹墓砖。
碑文内容
王仁求碑
相关人物
王仁求,生年不详,安宁郡人,西爨白蛮大姓酋长,出身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加上护军。王仁求虽处边庭,却处处关心唐朝的疆土开拓,曾以此处土地肥美,生产丰饶为由,于龙朔中(约公元662年),建议唐王朝对云南“宜郡县以从事”。唐咸亨间,阳瓜州(今巍山县北)刺史(蒙诏主)蒙俭,对姚州发动军事进攻,王仁求慨然率领劲旅身先士卒,为唐王朝奋力作战。咸亨五年(674年),王仁求病殁,终年44岁 ,王氏死后24年,王善宝始为之安葬、立碑。其子王善宝袭父职,也受到唐王朝的信任,曾“宿卫京都”。王仁求活动的年代,云南正处于两没落,南诏逐渐兴起之际。
王善宝,仁求长子,曾宿卫京师,后承袭父职。出身云麾将军行左鹰杨卫翊府中郎将,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兼河东州刺史,上轻车都尉,新昌县开国子,公士,擅书法。
闾丘均,生卒不详,成都人,武后时官博士,寻罢。后因事贬为循州司仓。又从唐九征为管记。闾丘氏能文善诗,唯以文章著称。与诗人杜审言,陈子昂齐名。此碑之文当是应王善宝之请而作。
王仁求碑
2006年05月25日,王仁求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王仁求碑,位于安宁市城南20公里鸣矣河乡小石庄村葱蒙卧山上,位置在东经102°21~102°37′、北纬24°31′~25°06′。
王仁求碑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王仁求碑:从昆明站出发,路程大约56公里,约需要6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