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山古墓群 编辑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旧城南约3千米。
李家山古墓群均为竖穴土坑墓,除个别墓有木质棺椁外,一般均无葬具。二十五座墓葬中,以随葬品数量、种类多少,墓室大小、深度不同等差别,基本上可分两大类。随葬的兵器、仪仗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大件铜器均置于死者两侧和头足两端,装饰品及小佩剑等。
1992年,李家山古墓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3年,李家山古墓群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李家山古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李家山古墓群
地理位置: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旧城南约3千米
所处时代:战国至汉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180-2-3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72年1月,李家山古墓群开始第一次发掘。
1992年,李家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
1994年,李家山古墓群发掘M85。
李家山
古墓群
综述
第二次发掘的二十七座墓中,共出土随葬器物一千三百多件(数以万计的玉石玛瑙等质料的小饰品以及大量海贝未计入)。按其质地可分为铜、铁、玉、石、玛瑙,以及少量的漆器、陶器和铅、竹、木器,等等。漆、竹、木器大多已残破、腐朽,其它各类保存尚好。青铜器数量最多,达一千余件,占全部随葬器物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西汉初期黑格尔Ⅰ型铜鼓
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西汉初期黑格尔Ⅰ型铜鼓一共有8面,分别出土于M17、M23、M24三座墓葬。在形制方面,此8面铜鼓鼓身高20.9~33厘米,面径25~39.8厘米,胸径29~47.8厘米,腰径22~38.3厘米,足径33~50厘米;8面铜鼓的胸部最大径均大于面径,胸腰、腰足间有一折棱分开,胸腰间均有扁耳两对,饰有辫纹或绳纹,鼓身均有两道合范线。
遗址
玉、石器
李家山古墓群中有玉、石器质地繁杂,大致可分为玉、石、玛瑙、绿松石、琥珀、水晶、琉璃等。
遗物
金银器
李家山古墓群中有铸制或用很薄的金、银片锻制。大致可分为兵器饰品、佩戴饰品、“珠襦”饰品等。
1,兵器的装饰部分器形有鞘饰、镖、茎首、鞢、盾饰等。鞘饰有剑鞘饰和刀、削鞘饰,多锻压凸起的纹饰。M85:82-2,压花牛头纹剑鞘饰,整体锻压后剪成三段,可依鞘长短,调节装配,上段为牛头、穗状纹等图案,中段再剪作三节,每节压“城堞”纹,下段为圆圈、连续回旋纹等。总长47.6厘米,重174.6克。2,佩戴饰品器形有簪、发针、钏、指环、腰带饰、圆形片饰、心形片饰、鼓形饰、葫芦形饰、圆片挂饰、长方形片饰、卷边长方形饰、泡钉和泡等。M69:102,6件金钏和1件玉镯重叠成圆筒状,金钏环面折出突脊。直径7.3~8.1厘米,重198.8克。M68:35-1,为腰带饰,长条形,边沿有小孔以缝缀于革带上,两端有方孔以扣入扣饰。长107.5厘米,重276.5克。3,“珠襦”饰品器形有珠、联珠条形饰、神兽片饰、花形饰、云形饰等。是缝缀在“珠襦”上的金银饰品。珠的形状有枣核形、球形、灯笼形、管状、环状和极小的细珠。
李家山古墓群
1993年,李家山古墓群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李家山古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旧城南约3千米。
李家山古墓群遗址
交通路线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银昆高速——李家山古墓群
上海市——沪渝高速——杭瑞高速——沪昆高速——李家山古墓群
郑州市——二广高速——兰南高速——张花高速——李家山古墓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