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古建筑群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山古建筑群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是元朝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遗址。

秀山古建筑群依山势台级分布。明弘治年间,人们将山上微耸的五座峰峦附会为《华严经》之“五台”,在每座“台”顶建造一座佛寺,即涌金、慈云、妙高、普光、清五寺。根据山地高度可分为八层台地。第一层位于秀山山麓、与通海古城的交界区域,有通海文庙、万寿宫、青龙庵,因地势平缓,多为纵深数进的大型建筑群,处于秀山公园的外围。入山第一段陡阶后,有秀山神祠、普济寺两组,此处山势陡峭,二者均为小巧的一进四合院落。第三层为登瀛桥与烈士墓,是山地建筑的空间转折。第四至七层是秀山寺观的历史核心区,也是明弘治“五台”空间概念之所指,尚存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四组寺观。第八层是位于山巅后侧的白龙寺。秀山古建筑群是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传统与中原文化联通、融合的重要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2006年5月,秀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秀山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

所处时代:元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43-3-44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玉皇阁始建;明万历年间,玉皇阁的重修。

古柏阁既有结构年代为上限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下限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

大理道隆十一年(1249年),普光寺创建;北元宣光年间(1371-~1378年),寺内尚有友鹤殿、左右两廊,廊内分别藏四大部经、供释迦像。清康熙年间,通海城内广兴儒教殿宇,惠及佛寺,普光寺亦得重振。清乾隆年间,住持重建山门、殿庑、两厢,并在西侧空地加建畔富殿、香积楼、厢房等。

元代,高僧铁牛禅师所建清凉台;明弘治年间,清凉台为一座包含正殿、廊道、山门并辅以厨房、浴室,主次分明的寺院群。

元代,通海文庙创建;明洪武年间,迁于今址;后多次重修扩建。

明初,普济寺创建,原为道教庙宇三元宫,曾供天、地、水三官像,有宝花玩月景致。20世纪70年代因地震损毁严重,80年代修复扩建时改为佛教场所。

明代,建白龙寺;明代所建的白龙寺已毁。1988年,白龙寺在原址附近重建为园林式建筑。

明宣德三年(1428年),始建三元宫。

2014年12月,秀山古建筑群进行大修:对秀山玉皇阁、普光寺、海月楼等34处古建筑进行修缮。

2017年3月8日,通海秀山古建筑群维修项目开工;2018年2月3日竣工。本次修缮实际完成了古柏阁、东西回廊、妙空亭、原钟楼、钟楼、鼓楼、侧门、山门、这里来等构架、木基层、屋面、地面、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围墙、石挡墙等修缮工程。

2023年2月20日至21日,秀山公园组织员工对公园内的八大古建群进行维护保养。

建筑格局

编辑

秀山古建筑群俯瞰图秀山古建筑群俯瞰图

秀山古建筑群依山势台级分布。明弘治年间,人们将山上微耸的五座峰峦附会为《华严经》之“五台”,在每座“台”顶建造一座佛寺,即涌金、慈云、妙高、普光、清凉五寺。今天散立秀山的寺观中,营建于近代之前的共有十组,根据山地高度可分为八层台地。第一层位于秀山山麓、与通海古城的交界区域,有通海文庙、万寿宫、青龙庵,因地势平缓,多为纵深数进的大型建筑群,处于秀山公园的外围。入山第一段陡阶后,有秀山神祠、普济寺两组,此处山势陡峭,二者均为小巧的一进四合院落。第三层为登瀛桥与烈士墓,是山地建筑的空间转折。第四至七层是秀山寺观的历史核心区,也是明弘治“五台”空间概念之所指,尚存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四组寺观。第八层是位于山巅后侧的白龙寺,以及20世纪90年代在其侧另建的观音殿、茶花园等寺庙园林。

主要建筑

编辑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秀山脚下,是整个秀山建筑群中最为庄重宏大的一组,纵长格局,形成依山面城,从山下平地漫延直到山坡之势。院落轴线与古城的街巷贯通一线。朝向上顺应整体地理形势为坐南朝北,整体格局遵从孔庙的基本规制,主轴线上依次坐落宫墙、泮池、文明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形成五进院落,南北延绵二百余米,层层高起。宫墙建于阶地之上,利用地势高差,从外观之逼仄高耸,内视绵长雄阔;半月形泮池水面宽阔、广场空旷,文明坊建在高阶之上,基座高起逾人,在视线上与山同高。轴线中央,院落紧凑。大成门、大成殿各三间,分别采用滇中典型的“假歇山”与“真歇山”形式,正脊绵长,披檐短小起翘,华板代栱,穿插入柱,庄重中带有一丝俏皮。中心院落的合围四角,两侧分别设有两座亭榭与钟鼓二楼,尤其亭榭位于高台之上,可远眺湖山。大成殿后又有一重后殿供奉圣贤。再向后,建筑氛围:秀山壁立,山脚有一眼清泉,崎岖石阶通向山林之中、地势最高处的尊经阁。文庙中轴指向古城。

普济寺

普济寺

普济寺在秀山的第二层台地上,填补秀山凹地而建。山门的位置较之庭院间有近2米高差,大殿又建在高台之上。山门同样为二层楼阁,入口低矮,如此它的二层,尚在大殿的俯视之下。普济寺对于高差的利用紧凑精彩。在山门外,迎面两重高阶,压抑幽暗,仅露一线天光。登上第一道台阶,院落虽小巧,却感豁然开朗。大殿仍在高阶之上,仅见深远的檐角高昂。普济寺有两重入口顺应内外高差,其一在前殿、面北,它的外部东侧与秀山神祠共用一道入口。其二则在东侧厢房,寺院斋堂的位置。二者均在道路转折处,上下相序,与山径紧密衔接。下部人口两侧设八字照壁,门前双狮,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上部大门设在厢房楼阁底层,两次间在窗扇外侧增设雕刻精致的扁圆形窗罩,配合题有“海天春晓”的照壁。

玉皇阁

玄真天上坊

玉皇阁位于第四层台,是道教庙宇,推测为秀山最早的营建选址。现玉皇阁的整体格局,为明万历年间被火后重修时奠定。玉皇阁原名颢穹宫,是天宫的代指。山门之外、长阶之中,玄真天上坊通体白石,遍布云纹雕饰;石坊一侧立都雷府,柱头梁上青绿彩画;山门上挂玉皇阁匾。

普光寺

普光寺普光寺

普光寺位于第四层,是秀山基奠最早的佛寺之一,也曾是一组纵深轴线的小型庙宇。现普光寺有中部主院、东部内院、西部盆景园三个花木繁盛的庭院,横长连成一线。主入口位于中院西隅,偏于一侧,因此进入寺院首先入目的是西侧殿。主殿是观堂则以侧影现身。殿宇面阔三间,外廊减柱,也是三间。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

清凉台

清凉台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位于第五层级,经历过从纵轴院落向水平铺展的转变历程,在园林化上突出。现为东西并联四组院落的建筑群:西端为鲁贤祠,即供奉鲁班的庙宇;其侧为桂香殿,供城隍,前面的门殿是整组建筑的正门;第三组是包含左右过厅、前后两殿的主庭,过厅设方形、八角形镂空门扇,形成相互嵌套的框景画;第四组设武侯祠,供诸葛武侯。主庭之后殿为药王殿,面阔三间设前廊,悬光绪金底“宝藏”匾,心间圆雕双龙雀替,殿内奉金身药师像。前殿蓬莱阁明间退进如屏、入口设在两侧;墩墙低矮,窗棂密织;面对杞麓湖的一侧,宽阔外廊,完全开散,双层栏杆锦栅交错,平视迎对远方湖山,扶栏则与道路行人形成视线对话。牌匾楹联丰富。蓬莱阁东西两侧有海云楼、千峰万壑楼。

涌金寺

涌金寺山门平台

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位于第七级台地。寺前道路和寺院前半部迎对急剧变化的高差;寺内的主庭院为平缓的峰顶台地。平台内侧,九级台阶半圆形向心布置,引向高大的山门。山门面阔三间,心间外侧呈牌坊状高起,屋脊亦外推一架,内侧则与两侧间连成一片屋檐,形成横剖面上不对称的构架。山门内供哼哈二将,为新塑。山门之内,地势再度陡起,在约10米进退间,抬升5米有余——由两段高台、三段梯道分担,路线从中央绕至两侧,再汇于中轴。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殿前“白马”“黄龙”“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上书“这里来”,进门是一院落,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

白龙寺

白龙寺白龙寺

白龙寺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协调。近年来扩建了部分亭阁游廊及服务设施,引水上山,凿池培植荷花及各种花卉草木。白龙寺将佛寺当作园林式建筑来建的,它充分利用了该地山水林高度结合的特殊地理条件。佛寺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二进式,前为门,有哼哈二将立于门之左右两侧;后为大雄宝殿,有释迦牟尼塑像,东南角有一佛塔,高约10米。

三元宫

三元宫三元宫

三元宫,位于秀山下部,由三元宫、町王庙组成。现为一进两层的四合院建筑。町王庙,坐西朝东,由大门、左右厢房、长廊、正殿等组成,正殿尚保留明代斗棋风格。

历史文化

编辑
秀山

秀山,位于云南玉溪通海县城南隅,峰顶海拔约2060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辖区面积约7.6平方千米,游览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秀山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如春。秀山始于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时名青山,唐谓秀山,宋名普光山,元、明称玉隐山,清代又恢复了秀山之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名秀山公园。汉元鼎元年(前116年),汉武帝封庄跷的后裔毋波为田勾町王,始在秀山辟园林,建古刹。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今尚存田勾町王庙、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七大古建筑群体。据《大明一统志》载,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齐名。

文物价值

编辑
秀山古建筑群是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传统与中原文化联通、融合的重要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06年5月,秀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

玉溪通海秀山历史文化公园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秀山古建筑群,路程约4.5千米,用时约1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