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光尊寺 编辑
保山光尊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东侧山丘上,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是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保山光尊寺系唐天宝二年(743年),南诏王皮逻阁为光大西方尊神佛法而建,并因此而得名。自明以来,因儒学大兴,道教在保山亦有较大发展,光尊寺逐渐演变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寺坐东向西,依山势筑成七进五院,计有23幢建筑物,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以纵向排列为主,横向排列为辅。纵向由西向东布局山门(大门)、天王殿及两侧二门、玉皇阁、圣母楼(瑶池楼)、观音殿、大雄宝殿、斗姆阁(藏经阁);横向分别于玉皇阁出北天门设药王殿、出南天门设戏楼(反向坐西向东),于观音殿北延建文昌宫、翠微楼L型合成一院,于大雄宝殿南侧前后错位布局子孙殿和五瘟殿。玉皇阁、圣母(瑶池)楼、戏楼为重檐歇山顶阁式建筑,药王宫、文昌宫、翠微楼、大雄宝殿、斗姆楼(藏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子孙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天王殿、观音殿、五瘟殿及其余附属建筑均为单檐硬山顶建筑。光尊寺是保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为研究地方宗教发展史和建筑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物证,并具有重大的历史纪念意义。
2019年10月7日,保山光尊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保山光尊寺
地理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东侧山丘上
所处时代:清至民国
占地面积:约 9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455-3-25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嘉靖年间,永昌(保山古称)地绅出于对黄老的推崇,对原有的佛教设施进行改造,增建玉皇阁、翠微楼等建筑,供奉玉皇天尊和太上老君等道教神祇。始成佛道合一的院观。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江西鄱阳邹光祚出任金腾兵马备副使,因感佛道二教宣扬创世思想,无助于教化边地蛮夷。于是又在此倡议扩修庙宇,增孔孟牌位,注重传播儒家纲常教义,把广大善男信女的思想纳入到正统的封建礼教的范畴。
清朝咸丰年间,光尊寺大部毁于战火。
清光绪至宣统年间,经官民多方长期努力方得以大规模重建。
清末实行庙产兴学,至民国中期,光尊寺一度被用作板桥小学校和乡绅聚会活动场所。
抗日战争时期,光尊寺曾作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的驻地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远征军抗日御辱,收复国土的历史功绩,地方人士在此创建远征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先后派唐登岷、孟循时等人到远征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光尊寺
光尊寺
山门
光尊寺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汉传佛寺建筑格局,为廊院式群体布局。寺院的四大殿依山顺势,布置在组群的中轴线上,保持了严谨对称的格局,两厢配以次要殿堂,渐渐地从对称过渡到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建筑之间以曲折回廊相连,回廊两旁配以花木庭石,路线上沿途利用自然条件,布置多个小型园林,种植高树繁花,和寺院殿宇楼阁交相辉映。
观音阁
告滇西父老书
光尊寺现存《告滇西父老书》《立煌营纪》《远征中学纪念碑》等历史见证。
光尊寺是隆阳区境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宗教古建筑群,为研究地方宗教发展史和建筑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物证,并具有近现代重要历史时间纪念意义。
地理位置
保山光尊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东侧山丘上。
光尊寺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保山光尊寺,路程约2千米,用时约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