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音阁石刻造像 编辑
观音阁石刻造像,又称永北石刻观音像,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东郊城关坝子边沿和羊坪小凉山外延部分结合处的壶山北麓,灵源箐关坪河边,距永胜县城约3千米。
观音阁石刻造像刻在观音阁内一块面朝东的崖壁上。像高180厘米,宽45厘米。画像线条疏密有致、优美多变。菩萨头戴一顶天冠,上绘阿弥陀佛像,一轮佛光衬于头后。菩萨体态丰腴,一袭华衣紧贴于身。菩萨双足裸露,轻踏于五朵如意祥云之上。右下方祥云之上用魏晋时期风格的楷书题有“唐吴道子笔”五字,左下方一童子双手合十拜于菩萨跟前。石刻像以浅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身上衣裳的质感和层次被清晰地刻画了出来,菩萨的面部线条简洁却传神。观音阁石刻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2013年3月5日,观音阁石刻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观音阁石刻造像
地理位置: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东郊城关坝子边沿和羊坪小凉山外延部分结合处的壶山北麓
所处时代:北宋、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96-4-09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观音阁曾毁于兵焚,历代均有修葺,留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
2009年8月,观音阁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的勘察报告、实测图、修缮方案、施工图、工程预算等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完成。
2021~2022年,观音阁石刻造像消防工程基本完成。
观音阁
帖金后的观音像
观音阁石刻造像刻在观音阁内一块面朝东的崖壁上。像高180厘米,宽45厘米。吴道子所绘观音像用笔简练,却暗合生理结构。画像线条疏密有致、优美多变。菩萨头戴一顶天冠,上绘阿弥陀佛像,一轮佛光衬于头后,脸庞圆润,柳叶眉、樱桃嘴,下颚内收,双眼望下拜在身前的善财童子,一脸慈母之像。菩萨体态丰腴,一袭华衣紧贴于身,左手拇指、中指、无名指轻搭于右手腕,食指、小指外翘,右手捏兰花指,一幅富态、庄严之相。菩萨双足裸露,轻踏于五朵如意祥云之上。右下方祥云之上用魏晋时期风格的楷书题有“唐吴道子笔”五字,左下方一童子双手合十拜于菩萨跟前。菩萨像绘得好,刻像之人手艺水平也较高。这尊永北观音石刻像以浅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身上衣裳的质感和层次被清晰地刻画了出来,轻柔、飘逸、合身,衣裙的皱褶被准确的表现,胸襟和宽袖的层次被流畅的线条刻就,一双玉手,手指灵巧,菩萨的面部线条简洁却传神。
滇沧阳世守高氏之章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一名笃信佛教的浙江兰亭人许琰来到永北,在观音寺看到观音像之后想求一尊回家供奉,但无耐原像太大,家中房屋不便悬挂,便请画师临了一尊小像并请石匠刻于一块青石之上,并立于原像右侧,以供求供养观音菩萨之人摹拓,为证明此像为永北观音像之真迹,在拓印之后,又以一方“滇沧阳世守高氏之章”铃印,以为明证。此像高70厘米、宽43厘米,顶部还有74字的楷书题记,说明刻此小像的原因。此尊小像以阳刻线条为之,整尊像用5毫米左右的线条刻成,线条粗细几无变化。
观音箐在永胜县城东约3千米,箐河南北两侧危岩耸立,峰峦叠翠,古木参天。进入寺区:慈云坊飞檐展翼,乌龙池一泻如瀑。除正殿“观音阁”外,还有“千手观音殿”“送子娘娘殿”“过阶楼”“人天阁”“地藏阁”“三官殿”等古建筑藏于其中。环山之腰有摩云亭、修真亭、栖霞阁。自古以来,游人雅士在寺区各处,题咏书怀,赞美抒情者较多,如今这些匾额、石刻还保存在寺内,细数下来也有近百件。如观音阁的右后角,有一幅摩岩石刻,行楷书“洪济”两个大字,并录有李正吾先生《漕溪》古诗一首,系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永胜刘嘉麟书写。观音阁旁边东南方的岩壁上,摹刻诗文,举目皆是。有清末皇族书法家觉罗明图的遗墨,云南省名士剑川人赵藩在永时所遗的诗章,贵州李大勋的“莲峰”,楚北李仁华的“云根”,京兆高权中,苍洱王纲以及肖坤的七言律诗,还有姚州举人赵鹤清撰写的“流水自今古,野云知去来”等等,这些题诗、题字增加了观音箐的文化底蕴。
圆通寺石刻观音像(临摹)
圆通寺石刻观音像衣纹、双手局部
弥勒箐观音像(临摹)
弥勒箐观音像(临摹)
地理位置
观音阁石刻造像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东郊城关坝子边沿和羊坪小凉山外延部分结合处的壶山北麓。
观音箐
交通信息
交通:从永胜县城出发,可乘坐3路公交车前往,也可自驾或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