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江岩画 编辑
金沙江岩画,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铀系测年表明,最早的彩绘岩画有2万年左右历史。
金沙江岩画已经调査核实了51处岩画点,并了解到10多处新岩画点的线索。岩画绝大多数绘在金沙江和金沙江支流两岸的崖壁上,有的绘在坚硬平整的岩壁上,也有的绘在凸凹不平的砂砾面上,还有的绘在崖脚或洞内的岩石上,大多选用黄色和红色的岩壁作画。金沙江岩画作画的技法有描绘、涂绘、凿刻三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描绘法。金沙江岩画的颜色有红、黄、黑、白、蓝等5种,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红色,红色又分为土红和褐红。红颜料推测是金沙江两岸随处可见的红土和赤铁矿,用动物血和胶,或者是植物树脂调和作画。金沙江岩画面积最大的岩画点约144平方米,最小的只有0.16平方米。岩画内容主要包括:野牛与鹿、野生动物群、符号图案和线条、人物和工具等。金沙江岩画的发现,为欧亚大陆史前现代人迁徙、人类精神文明和象征思维的发轫、宗教艺术的起源等,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学证据。 金沙江岩画为云南省原始艺术史和金沙江流域远古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2013年3月5日,金沙江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金沙江岩画
地理位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94-4-09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8年,金沙江岩画在中甸县三坝乡东坝行政村的渣日村被猎人发现,并将情况报告了乡文化站。
1990年,中甸县委党校教师习银祥在中甸县洛吉乡洛吉行政村的木圣土村发现岩画。1991年,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和力民同志在虎跳峡丽江一侧发现岩画。1992年,和力民同志又在丽江县宝山乡高寒行政村发现了3处岩画点。1994年,和力民在宁蒗县金柿乡拖柳村又发现10处岩画点。1997年,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和品正和鲍江同志在洛吉乡又发现了3处新的岩画点。1998年,迪庆州文物管理所李钢等同志在洛吉乡孔家坪发现一处岩画点。
2001年,丽江地区文物管理所陈登宇等同志在丽江县奉科乡太子关发现一处岩画点。2002年,云南民院教师肖亮中在香格里拉县金江乡车轴村关门山发现处岩画点。2004年,陈登宇等同志又在宁蒗县翠玉乡宜底村委会东山坝村发现了6处岩画点,同年迪庆州志办退休干部杨正文在洛吉乡木圣土村又新发现一处岩画点。
2005年,迪庆州开展第二次文物普查,将金沙江岩画作为普查重点。
从2006年2月下旬开始,历时27天,普查组一行6人对迪庆境内的金沙江岩画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境内的岩画分布情况。
自2008年开始,云南各级文博工作者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对以丽江市玉龙县、宁蒗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为核心区域的金沙江流域岩画遗产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将金沙江流域岩画放在国际岩画研究大背景下,纳入区域性史前考古文化框架(包括古人类、古生物、古气象、古地理演变等方面的整体研究)。
2016年至2018年,由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云南省迪庆文物保护学会、西安交通大学四个单位组成的联合岩画考察队,对云南香格里拉金沙江流域的7个彩绘岩画地点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五个地点进行了铀系测年的样品采集和年代分析。
2020年11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团队对金沙江岩画(白云湾岩画点)进行了调查与取样。
金沙江岩画
金沙江岩画集中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及其支流两岸。其地形特点为地堑式深沟纵谷,除积雪山顶外,有高原、山腰、谷底三种地带。高原地带海拔在5000米以上,山腰地带海拔在3000米~5000米之间,谷底地带海拔在1100米~3000米之间,河流两岸地质构造复杂,江面狭窄,江水落差大,两岸多为陡峭的崖壁,到处岩石裸露,只生长有少量的山竹、灌木和茅草等,山谷问有岩羊、麂子、獐子、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历史上这里是滇川藏三省区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
分布情况
金沙江岩画
金沙江岩画主要分布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金江镇、三坝乡、洛吉乡,丽江市玉龙县的大具乡、奉科乡、宝山乡、鸣音乡、古城区的大东乡和宁蒗县的翠玉乡、金棉乡等金沙江流域和支流的两岸。另外,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金沙江支流的白马河畔,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和凉山州木里县的金沙江支流通天河沿岸也有零星分布,其最东和最南点为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永兴乡的白马河岩画,最西点为香格里拉县金江镇车轴村关门山岩画,最北点为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俄牙同乡的少坞岩画。这一地带里最高海拔约3200米,最低海拔约1342米。金沙江岩画已经调査核实了51处岩画点,并了解到10多处新岩画点的线索。
金沙江岩画
岩画绝大多数绘在金沙江和金沙江支流两岸的崖壁上,离江面的直线距离在20米至2000米之间,岩画点附近曾经是野兽频繁出没的地方,或是狩猎要道口。岩画点大都朝向江面方向,多绘在岩厦阴处或岩洞内壁及洞内的岩石上,岩画点前一般有能容二三十人站立的平台,推测与方便举行对岩画的集体祭祀活动有关,个别地点还发现了1米多深的灰烬层。有的绘在坚硬平整的岩壁上,也有的绘在凸凹不平的砂砾面上,还有的绘在崖脚或洞内的岩石上,大多选用黄色和红色的岩壁作画,有些岩画已被后来流淌的岩浆侵蚀或覆盖,形成了钟乳石。
岩画技法
金沙江岩画作画的技法有描绘、涂绘、凿刻三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描绘法,大多数图像是用0.5~1厘米的线条勾勒的,几乎每个形象都是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有些较大的形象则用3~8条不等的线条勾勒,推断画笔为手指,而一些小动物的线条只有0.1厘米左右,其绘画工具可能是用竹木加工的硬笔。涂绘法是用颜料将动物形象涂抹成剪影。单纯使用凿刻法的岩画在金沙江岩画中仅在洛吉孔家坪的3处岩画点发现,推测其为石器之类的硬器刻划,多采用划刻法,有少量使用了敲凿法。
岩画颜料
金沙江岩画的颜色有红、黄、黑、白、蓝等5种,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红色,红色又分为土红和褐红。红颜料推测是金沙江两岸随处可见的红土和赤铁矿,用动物血和胶,或者是植物树脂调和作画。有不少岩画点的动物形象重重叠叠,颜色深浅不一,应是不同作者不同时间在同一场面上作画所致。
万人洞岩画点
王家岩柯岩画点
王家岩柯岩画点
姆足吉岩画点
姆足吉岩画点保存尚好,岩画绘制在长约30米、高约6米的石灰岩棚上,有牛、羊、熊等动物图像。最重要的一幅岩画为多图像重叠绘制,动物图像多达十几个,有些仅绘制轮廓,有些则绘制得精细。根据图像间的叠压关系可以区分出3个年代的作品和风格:短线平涂风格的图像为年代最早者;复线轮廓者次之;暗红色轮廓者年代最晚。
金沙江岩画面积最大的岩画点约144平方米,最小的只有0.16平方米。野牛与鹿,金沙江岩画中出现频率最多,绘画个体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是野牛,洛吉雷打牛包、妥良初娄布敖空等处的野牛身长达3.8米,身高达2.8米,在大型野牛的身上和周围又画了许多野生动物形象,其中较多只画了头、嘴、角等局部。岩画中仅次于野牛的动物是鹿,渣日村白云湾的鹿身长3.9米,身高有2.8米,其角根直径有15厘米,长近1米。野生动物群,金沙江岩画的绝大多数点,几乎都是野生动物世界,在调查过的50多处点近自幅画面中,90%以上是野生动物,其中除野牛和鹿外,还有众多的野羊、野猪、子、獐子、猴子和尚未确定的野生动物。另外,少数岩画点还出现了疑似野马、野驴、老虎、熊等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大者身长有二三米,小者身长只有三四厘米,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独行孤处,内容丰富,形象准确生动,构成了一幅幅群兽行居图。符号图案和线条,金沙江岩画中还有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其中主要有正反的三角形、空心圆、内有十字的圆圈、小密点群、涂绘和勾勒的手掌印、太阳和植物、箭头、交叉的直线、似水流或道路的曲线等等,其中多数为不知含义的符号和图案。人物和工具,金沙江岩画中人物占的比例较小,已发现的只有车轴关门山、夯桑柯明柯、洛吉孔家坪等几个岩画点发现有人物形象,在这些岩画中人物均处于次要的位置,而且形象小,金沙江西岸的洛吉、渣日两地的绘画岩画中尚未发现人物形象。金沙江岩画中能初步确定的工具有弓箭、石器、木棍以及似网或栅栏的器物。
2022年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顶级考古学期刊《考古科学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通过铀系测年测定东亚大陆最古老的彩绘岩画——金沙江岩画最早绘制于一万三千多年前,首次确认中国保存有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地理位置
金沙江岩画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金沙江岩画(虎跳峡岩画点)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金沙江岩画(虎跳峡岩画点),路程约118千米,用时约2小时1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