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座店石城遗址 编辑
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西北,阴河左岸的洞子山顶部及南坡,是夏朝至商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
三座店石城遗址由东、西两座并列的石城组成。东侧城址平面近长方形,形制较小,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面积约1600平方米。西侧城址平面近圆角长方形,形制较大,北高南低,南北残存140米,东西残存110米,面积10000余平方米。三座店石城遗址规模大,保存完整、布局清晰,对于研究夏家店下层山城性质、辽西地区早期国家的出现及青铜时代的聚落考古等考古领域来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013年3月5日,三座店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三座店石城遗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西北
所处时代:夏至商
占地面积:约 116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062-1-06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三座店石城遗址航拍图
三座店石城遗址
地层堆积
三座店石城遗址地层堆积可分三层,第一层为表土层,土色发黄,厚10~20厘米。该层由风沙沉积形成,包含少许晚近时期遗物。第二层灰褐色,厚5~30厘米。该层是在长期的自然营力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地层内包含铁链铜链等战国至汉代遗物。第三层灰白色或浅褐色,为遗址使用时期的文化层堆积。该层遍布有石砌建筑遗迹,内包含陶片、石器等大量遗物。绝大部分石砌建筑遗迹都建筑在基岩或生土之上,从平面布局看,建筑遗迹基本上只有一层,叠压和打破现象比较少见。某些建筑内部的居住面还可以区别出2~3个层次。局部地段有第四层甚至更多层次的堆积。根据地层及出土遗物分析,该遗址绝大部分堆积属于第三层堆积。
大城
三座店石城遗址城墙及马面
大城内发现两条南北向主干道,其中一条通向中心院落。中心院落南部建有石砌关门,关门向两侧石墙凹进20~30厘米,用厚3~6厘米、长15厘米左右的石片错缝叠砌而成。关门南段两侧的地面上各安放一块凿有圆窝的石块,窝内磨痕明显,当为安放门轴所用的门白石。因此推测关门当时可能装有双扇开启的大门。门道大体呈南北向,长5.8米,宽1.2~1.4米,清理前用竖立的石板层层封堵。地面铺砌石板,踩踏痕迹十分清晰。城内东西向通道只存于遗址南部,发现有两条,南侧一条破坏较甚。
三座店石城遗址房址结构
遗址内窖穴平面多为圆形,直径1~2米,直壁,穴壁用石块砌筑。有的一侧依托自然山石的陡壁,其余部分用石块砌筑。较大的窖穴,底部加工成硬面,有的垫土,有的抹草拌泥。部分窖穴底部发现有I~2个柱洞。窖穴内出土有陶器残片及石器等。城址内还发现有少量灰坑,较浅,平面不甚规则。
小城
三座店石城遗址小城四周都环列着石筑的城墙,但与大城相邻的西城墙构筑十分简便,其南段仅以一排列石作为彼此之间的界限。南城墙的西端直接与大城的东墙相连接,在南墙上现存一处缺口,这里正值山水排泄口,基岩裸露。在小城的东、西、北面共发现半圆形马面10个。南城墙上不设马面,在墙根处发现两具人骨,相距10米,皆头东脚西,仰身直肢,紧靠墙根放置。总体来看,小城无论城墙和马面较之大城都比较矮小简陋,砌墙的石块仅一层,马面的体量也小了许多,有的直径约2米。城内空置地增多,残存的建筑基址只有5处。
三座店石城遗址出土文物
陶器
陶器以灰陶为主,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大类。夹砂陶有灰、灰褐、红褐等色,器型有鬲、甗、罐、瓮、罐形鼎等。泥质陶有灰、灰黑等色,器型有鬲、尊、钵等。陶器纹饰以绳纹、绳纹加划纹为主,还有少量附加堆纹戳印纹等。
石器
石器有磨制、打制两种。磨制石器多不甚精细,许多为粗经打磨的半成品,器型有斧、磨石、磨棒、刀、罄等。打制石器相对粗糙,器型有铲、饼形器等。
骨器
骨器数量不多,种类有锥、簪、卜骨等。
岩画
三座店石城遗址人面像和穴岩画
三座店石城遗址出土刻有文字符号的陶片
三座店石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得2006~2007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三座店石城遗址碑
地理位置
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西北。
三座店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三座店石城遗址,路程约34.5千米,用时约4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