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石沟墓群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黑石沟墓群小黑石沟墓群

小黑石沟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是一处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遗址。

1985年、1992~1993年、1998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在遗址北部台地上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小黑石沟墓群。共清理房址10座、灰沟7条、灰坑240个(包括祭祀坑、窖穴等)、墓葬80座,出土了一大批陶器、石器、铜器、骨器、金器等。小黑石沟墓群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其中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相当于中原西周至春秋中期)墓葬72座,战国时期墓葬8座。墓葬形制略有差异,以土坑竖穴石棺葬居多,竖穴土坑墓次之,大型石椁墓最少。葬式有侧身直肢、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和侧身屈肢葬。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有少量的石器、骨器、蚌饰、极少的金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墓葬基本不见陶器随葬,战国墓葬可见仿铜陶礼器及单耳罐、铜带钩等。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品分析,小黑石沟墓葬群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墓葬是大型石椁墓,随葬品丰富。二级墓葬亦为石椁墓,但规模小得多,多有木棺。三级墓葬数量最多,有土坑竖穴、土坑竖穴石棺墓,多为平民阶层。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为研究辽河上游乃至北方地区青铜时代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生业水平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小黑石沟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小黑石沟墓群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

所处时代:西周至战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32-2-01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75年,小黑石沟墓群附近曾出土一批青铜器。

1980年,小黑石沟墓群发现一座石椁墓,编号M8061,出土一批青铜器和金器。

1985年,赤峰文物站(今赤峰市博物馆)、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联合清理发掘了小黑石沟墓群一批墓葬,出土以青铜器为主的各类随葬器物400余件。

1985年、1992~1993年、1998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在遗址北部台地上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小黑石沟墓群。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小黑石沟墓群航片小黑石沟墓群航片

小黑石沟墓群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东南台地上,东、西均为南北向冲沟,向西大约1千米处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的老哈河。这里三面环山,东高西低。小黑石沟遗址经过数次发掘,共清理房址10座、灰沟7条、灰坑240个(包括祭祀坑、窖穴等)、墓葬80座,出土了一大批陶器、石器、铜器、骨器、金器等。

房址

殉人坑殉人坑

小黑石沟遗址内的房址均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保存状况较差,多被灰坑和墓葬打破,门道多被破坏,方向不详,建造方式基本一致。有的房址内可见残存的居住面,上有圆形或瓢形灶。部分房址残存柱洞。房址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等。灰坑以圆形袋状居多,圆形直筒状、椭圆形袋状或筒状次之,方形、长方形较少。坑壁、坑底多加工粗糙。灰坑可分为乱葬坑、祭祀坑、窖穴或垃圾坑几种,出土有陶器、骨器、石器、铜器等。

墓群

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M5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M5

小黑石沟墓群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其中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相当于中原西周至春秋中期)墓葬72座,战国时期墓葬8座。墓葬形制略有差异,以土坑竖穴石棺葬居多,竖穴土坑墓次之,大型石椁墓最少。葬式有侧身直肢、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和侧身屈肢葬。其中侧身直肢葬数量最多,其次为仰身直肢葬。均为单人葬,未发现合葬墓。墓向大多为北向、南向。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有少量的石器、骨器、蚌饰、极少的金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墓葬基本不见陶器随葬,战国墓葬可见仿铜陶礼器及单耳罐、铜带钩等。

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品分析,小黑石沟墓葬群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墓葬是大型石椁墓,随葬品丰富,主要是代表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因素的青铜礼器以及大量武器、车马具、工具、装饰品等。二级墓葬亦为石椁墓,但规模小得多,多有木棺。随葬品中少见青铜礼器或容器,以武器、车马器、装饰品居多。这类墓葬发现的较少,墓主人身份地位要低于一级墓葬。三级墓葬数量最多,有土坑竖穴、土坑竖穴石棺墓。随葬品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器物组合较为简单。仅随葬一些工具、随身佩戴的饰品等,据此推测此类墓葬的主人多为平民阶层。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蛇形挂缰钩

小黑石沟墓群出土青铜器,青铜器种类齐全,有容器、生活用具、武器、工具、车马器、装饰品等。按文化谱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土著文化因素,主要是各类容器和装饰品,大多素面,少数有动物纹饰。容器类多仿本地陶器,有锥足鼎、环耳鬲、豆形器、双联或四联罐、鼓形器、祖柄勺等。装饰品种类较多,主要有各种泡饰、扣饰、联珠形饰、动物纹牌饰。武器工具类有銎柄直刃剑、铜盔、柱脊柳叶形镞、镂孔剑鞘、蛇形挂缰钩、齿柄刀、扇形铜斧等。第二类属于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文化因素,典型器物有马衔、马镳、节约等车马器,兽首或环首刀、兽首或环首匕首式短剑、管銎斧、銎内戈、三角形或菱形双翼镞等,突出特征是具有写实性动物雕像。第三类为典型中原系青铜器,以大型墓葬出土的成套礼器组合鼎、簋、罍、匜、壶、尊等为主,也见有铜戈、钺、矛、铃等,部分器物铸有铭文。

奴隶守门方鼎

奴隶守门方鼎

奴隶守门方鼎是典型的青铜器物。该鼎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器身,长方形、侈口,肩部有两附耳,饰回纹和重菱龙纹,四角各有一只翘角的立兽;下半部分为鼎炉,正面是可以开合的两扇小门,左右两侧为“田字形”小方窗,背面镂空,一侧坐一守门奴隶,另一门饰一兽纽,底部镂5个方形孔,四面通风,四足分别为变形立兽。口径长12.6厘米、宽10厘米,底径长12.3厘米、宽8.9厘米,高16.5厘米、方耳高7.7厘米、宽4.3厘米。

研究价值

编辑

青铜方鼎

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其出土器物丰富、品类多样、组合明显、风格突出,为研究辽河上游乃至北方地区青铜时代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生业水平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小黑石沟墓葬群出土的中原青铜礼器与北方系青铜器共存的现象,以及出土的大量文化因素交融类器物,正是当时民族碰撞融合的生动写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有力的历史依据。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小黑石沟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小黑石沟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

小黑石沟墓群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小黑石沟墓群,路程约52.4千米,用时约1小时3分钟。

下一篇 耶律祺家族墓

上一篇 宁昌路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