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硕端静公主墓 编辑
和硕端静公主墓,当地俗称公主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千米沟北坡地上,是清朝时期的古遗址。
和硕端静公主墓园寝坐北朝南,按中轴线布局,自南而北依次建有四柱三门火焰石牌坊一座,其北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石华表,再后为龟趺一座,上立蛟龙首“和硕端静公主碑”一通,碑后为享殿,殿后为宝顶。现园寝地面仅存石牌坊、华表和一通御赐碑,享殿已无任何遗迹,宝顶处留一深坑。和硕端静公主墓牌坊为四柱三门火焰牌坊,中间门上两个横梁中间有一块匾额,上书“克昌厥后”四字,今匾额在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两华表位于牌坊与墓碑之间,华表顶上各有一麒麟,今麒麟已移至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和硕端静公主墓地宫出土有“喀喇沁噶尔臧所尚端静公主圹志文”“奉旨合葬”两通石碑,二碑现均珍藏于喀喇沁王府博物馆。和硕端静公主墓对于清史研究,清代满蒙关系,以及清代的丧葬制度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和硕端静公主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和硕端静公主墓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千米沟北坡地上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42-2-02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49年春,和硕端静公主墓园寝遭到人为破坏、拆除建筑,挖毁灵堂,扒掉围墙,将整个墓地辟为耕地。
和硕端静公主墓
和硕端静公主墓火焰牌坊
和硕端静公主墓牌坊为四柱三门火焰牌坊,牌坊四柱,中间两根高6.3米,两侧两根高5.2米,在四柱之上各卧一望天吼,四只望天吼均面朝中门之上的火焰珠。三门,每个门上部都有上下两根横梁,上横梁上部均有一石雕火焰珠,中门高3.16米、宽2.5米,两侧门高2.6米、宽2.3米。中间门上两个横梁中间有一块匾额,上书“克昌厥后”四字,今匾额在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经GPS测量,牌坊位置在北纬41°59.492′,东经118°56.086′。宝顶在距离牌坊北约50米处。两华表位于牌坊与墓碑之间,华表顶上各有一麒麟,今麒麟已移至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
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碑文
“奉旨合葬”碑
“奉旨合葬”碑与圹志同时出土,碑高46.5厘米,宽63.8厘米,厚16.1厘米,碑文以满(左)、蒙(中)、汉(右)三种文字书写。其汉文楷书,正文竖排11行208字,文中言:“喀喇沁郡王、和硕额驸噶喇藏有外边蒙古之王也。……不意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初七日卯时早龄。生於康熙十四年乙卯四月十二日卯时,享年四十八岁。又奉旨速合葬於公主之金灵,择于本年岁次壬寅季冬月二十二日岁,官交成之日未时安葬”。该碑说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额驸噶尔臧死后,康熙曾下旨将其与公主合葬,于是公主灵柩取出,再次改葬。
“和硕端静公主碑”
“和硕端静公主碑”
“克昌厥后”匾额
和硕端静公主墓牌坊中间门上两个横梁中间有一块匾额,上书“克昌厥后”四字,匾额在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
麒麟
和硕端静公主墓华表顶上各有一麒麟,麒麟移至喀喇沁亲王府博物馆。
和硕端静公主墓全景
和硕端静公主墓简介
地理位置
和硕端静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千米沟北坡地上。
十家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和硕端静公主墓,路程约29.4千米,用时约3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