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州路故城 编辑
净州路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又称“元净州路故城”,建于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
净州路故城大致呈长方形,东西约920米,南北约740米。城址西南角凸出一块为孔庙所在。城墙为夯筑,基宽8.59米,残高1~3米。墙体设有马面,城墙各角均有角台。城址南面山坡上有古墓葬群。净州路故城不仅是元代漠北通往内地畅通和便捷的交通主干道之一,也是当时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地方,对研究金元时期净州路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商贸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6年5月25日,净州路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净州路故城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
所处时代:金至元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044-1-044
1956年,在城内西南部发现有文庙建筑遗迹一处,原有白玉石碑一块,碑上年号为大德年。
1958年,发现《归绥县志·金石志》附录《宦海浮沉录》收录了该碑碑阴文字,并记此碑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绥远道尹张志谭移至绥远旧书院。该碑现藏内蒙古博物院。
根据考古学者1995年的调查,到20世纪90年代,城内因村民建房、种地,遗迹遭到破坏,仅在西北部保存有两处东西并列、相距15米的建筑基址。
金元时期净州路防御示意图
城外西北约0.5千米有墓葬一座,墓前立青石刻制之石羊、石狮、石人各一对。古城外四周亦散布很多与城内相似之陶片,并有二处建筑遗址。
净州路故城复原沙盘
铁壶

门钉

绿瓦残片

净州路故城遗存

净州路故城遗存
儒家文化
《归绥县志·金石志》所录《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记录了净州设立儒学教学机构、孔子庙、总管府等内容,移录如下:“□□□□儒学校□李让叙事□□□□□税使司前□军府乃古镇之雄藩今净州□□□□通衢之□路□示□天山□□凤阙西枕龙州南迎宣慰司□宣圣之庙□永镇生民之风化焉。圣朝颁行,诏旨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净州路□管府,大德十一年七月立。”参据碑文,结合耶律楚材赠天山县太守周敬之诗“天皇有意用吾儒,四海钦风尽读书。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创起仲尼居”可知,净州路天山县在大蒙古国时期可能即建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同时设有教授儒学的学校。大德十一年七月立《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碑》,在唐宋统治者给予孔子“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封号基础上又加“大成”,表明了元朝对儒学的倡导和重视,反映了净州路儒学的昌盛。
景教文化
金元时期净州一带的民族构成较为多元,其中马氏汪古是净州天山的世家大族,家族中人先后有仕金仕元者。综合《金史》《元史》及元人文集记载可知,马氏之先祖出自西域聂思脱里(景教属基督教聂思脱里派)贵族,大概在辽道宗时自西域入居临洮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后逢金兵攻略,举家迁往辽东。马庆祥本名习礼吉思,其祖父帖木尔越哥,仕金为马步军指挥使,以官名有马,因以为氏。父把扫马野礼属,始迁至净州天山,“业耕稼畜牧,赀钜万”,“以财雄边”。金大安初年,卫王通问大元,以习礼吉思善智辨、通六国语而选作副使。后与蒙古大将萌古不花交战,被围不屈而死。值蒙古军攻破汴梁,习礼吉思子月合乃北行见蒙古大汗元宪宗蒙哥,得到任用。月合乃后随忽必烈征宋、战阿里不哥,发挥经商理财专长,“商农安业,军政修举”,深受褒奖。到元仁宗时诏行科举,月合乃曾孙马祖常,“博学能文章,乡试、会试皆为举首”,诗文造诣颇深,有作品行世。马祖常尝撰曾祖月合乃神道碑,其中提及属景教徒的先人名字有十余人之多,说明金元时期的净州马氏族人普遍信奉景教,景教文化在净州一带流行一时。
佛教文化
元代净州城内曾建有佛教寺庙“海藏寺”,俗称“北寺”。因采集于净州故城西北部东侧建筑基址近旁,亦可推测该基址极有可能是“海藏寺”遗址。另外,“海藏寺”既然俗称“北寺”,与此相对,推测应当还有“南寺”。采集的“海藏寺”墨书碗底,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起到了证史、补史作用。至于元净州故城西北部东侧建筑基址是否是“海藏寺”遗址,城南部是否存在“南寺”,最终要由科学的考古发掘给出确切答案。古代宗教建筑的营建,应当以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为基础。“海藏寺”的存在,表明元代净州路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佛教信徒,佛教文化盛行。
地理位置
净州路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
城卜子
交通信息
自驾:从四子王旗出发经G335—中吉线—城卜子—净州路故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上一篇 巴彦汗日本毒气实验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