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窑址 编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境内窑址

灵武窑址灵武窑址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南,灵武市城区东30公里磁窑堡。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遗址内遍布西夏(1038-1227年)和明清时期瓷片,并有窑址遗迹。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灵武窑址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

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2-4米

所处时代:宋至明

批准文号:国发〔2006〕19号

级别批次: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Ⅰ-216

地名来历

编辑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宁东镇灵新煤矿东侧,该地在北宋时期因地下盛产香渣子煤,与煤炭伴生的高岭土资丰富,以烧制陶瓷而著称。1984至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文宽教授率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2006年,国务院将灵武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武窑址由此得名。

灵武窑瓷器

编辑

灵武窑瓷器灵武窑瓷器

灵武窑古陶瓷烧制,在明弘治年间胡汝砺编撰《宁夏新志》中有所记述:“磁窑山,州东北六十里,为陶冶之所”,“磁窑寨,城周回二百一十丈,门一。产砟炭,其土可陶……”。1964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在石嘴山西夏嵬城遗址发掘出土几件瓷器,有玉壶春瓶、碗、罐、人头像等,考古学者预测西夏应该有瓷窑的存在。1971年,宁夏灵武崇兴台子村村民在自家院内翻建房屋时,发现一批窑藏瓷器,其中较完整的有112件。后经考古人员发掘,又清理出瓷器百余件,同时出土的还有北宋钱币。这批精美的白釉瓷器分为碗、碟、高足杯3种类型,瓷器内壁光滑,胎细壁薄,这些瓷器造型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瓷器类型相似,但一些高足器皿,如高足碗、高足盘等,瓷面光润、胎薄高足、圈足露胎,有的外壁绘有鸟枝图案,器形独特,属西夏窑藏瓷器。

瓷器类型

编辑

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 西夏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 西夏

灵武窑出土的瓷器种类繁多、器形多样。从用途分,有生活器皿、文房器具、娱乐用品、雕塑艺术品、建筑材料等;从釉色分,有白釉、青釉、黑釉、褐釉及数量较少的紫釉,还有的一器两种釉色,如外施黑釉内施青釉等;从装饰技法分,有剔刻花、刻花、印花、点彩、雕刻和镂空等。剔刻花深亮的釉色和浅素的胎色对比鲜明、图案平突、不加厚却产生浮雕效果。碗可分为高圈足碗、折沿碗、六棱碗、曲腹碗和斜壁碗;盘有折沿盘和六棱盘;盆有素面盆和鱼纹盆;壶可分执壶和剔刻花扁壶;瓶有经瓶、花口瓶、玉壶春瓶、双耳瓶和葫芦瓶等;罐分无耳罐、单耳罐和双耳罐。建筑材料有瓦当、滴水、板瓦、白瓷瓦等,这些尺寸较大、制作精细规整的素烧建材并非一般民居使用。黑釉瓷瓦为建筑构件,有多种规格,这种瓷瓦在西夏陵有所发现,用作建筑物上的贴面,为古老的墙面瓷砖。

窑址考古发现

编辑
1984年,灵武文物工作者在磁窑堡遗址附近一条季节河两侧,发现地表散布大量窑具残片和古瓷碎片。在河沟西侧的断崖上,瓷片堆积层厚达4米。从采集到具有宋代风格的瓷片推断,窑炉创始于北宋时期。198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文宽率领在此地进行3次系统发掘,共清理灵武窑炉3座、窑炉1座,瓷器作坊8座、元代作坊1座,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发掘出瓷器、瓷具、窑具3000余件,其中包括大量墨书西夏文瓷片、墨书汉文西夏年款瓷片和西夏钱币等。

灵州瓷与民族习俗

编辑

灵州瓷灵州瓷

灵武窑址出产灵州瓷,该瓷器在造型、装饰、用途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扁壶是灵州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是由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大者正反面中间均有一圈足,反面圈足起放置平稳作用,壶两侧有两耳或四系,便于穿绳提拿或携带。小扁壶胎体较轻,仅背面有一凹足,两侧只有双耳,为灵武窑之外其他窑址所不见。西北游牧民族长期生活于马背,擅长骑射,扁壶体态轻盈,非常适合在马背上吊挂携带;瓷钩、瓷铃是游牧民族常用的器具,以陶瓷代替金属便是灵武窑的创举;牛头瓷埙是游牧民族喜爱的乐器,正面有两孔,顶部有一孔,吹之发出美妙的声音,这种形制的瓷埙如今仍在宁夏地区民间流行,俗称泥哇呜;瓷骆驼、马、羊等动物雕塑品反映这些动物与游牧民族生活息息相关。

建窑条件

编辑
西夏初期,所需瓷器主要依靠与宋、辽、金贸易换取,随着经济发展和手工技术的提高,北宋中后期逐步建起了自己的瓷器生产基地。煤是烧制瓷器的主要燃料,磁窑堡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因煤层较浅便于开采,具有很长的开采历史。在煤夹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夹矸,则是优质的制瓷原料。窑址旁四季水流不断的河沟,又为窑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磁窑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具备了建立大型瓷窑的基本条件。从地层和瓷器特征分析,该窑始烧于北宋中期,元至明代仍在沿袭直至荒弃。西夏与中原有着密切的技术交流和文化往来,大批中原制瓷匠人的移居,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灵武窑没有经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便突然兴盛起来。

历史价值

编辑
灵武窑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制瓷业的重点产区,也是宁夏境内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瓷窑。研究证明,灵州制瓷工业技术高度发达,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瓷器的出土,为宋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社会生活习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灵武窑遗址地处西北边陲沙漠,她是盛开在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灿烂奇葩。从窑遗址出土大量瓷器产品证实,灵武窑剔刻花图案精美、风格独特、民族特色浓郁,制瓷技术十分先进。

文物保护

编辑
此外还有白釉或黑釉瓷质建筑材料以及窑具匣钵、垫圈等。此窑产品的特点表明其深受北宋定窑和磁州窑两窑系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体现出了西夏游牧民族瓷器的特点。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 承天寺塔

上一篇 贺兰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