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武窑址 编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境内窑址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南,灵武市城区东30公里磁窑堡。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遗址内遍布西夏(1038-1227年)和明清时期瓷片,并有窑址遗迹。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灵武窑址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
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2-4米
所处时代:宋至明
批准文号:国发〔2006〕19号
级别批次: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Ⅰ-216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宁东镇灵新煤矿东侧,该地在北宋时期因地下盛产香渣子煤,与煤炭伴生的高岭土资源丰富,以烧制陶瓷而著称。1984至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文宽教授率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2006年,国务院将灵武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武窑址由此得名。
灵武窑瓷器
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 西夏
1984年,灵武文物工作者在磁窑堡遗址附近一条季节河两侧,发现地表散布大量窑具残片和古瓷碎片。在河沟西侧的断崖上,瓷片堆积层厚达4米。从采集到具有宋代风格的瓷片推断,窑炉创始于北宋时期。198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文宽率领在此地进行3次系统发掘,共清理灵武窑炉3座、窑炉1座,瓷器作坊8座、元代作坊1座,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发掘出瓷器、瓷具、窑具3000余件,其中包括大量墨书西夏文瓷片、墨书汉文西夏年款瓷片和西夏钱币等。
灵州瓷
西夏初期,所需瓷器主要依靠与宋、辽、金贸易换取,随着经济发展和手工技术的提高,北宋中后期逐步建起了自己的瓷器生产基地。煤是烧制瓷器的主要燃料,磁窑堡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因煤层较浅便于开采,具有很长的开采历史。在煤夹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夹矸,则是优质的制瓷原料。窑址旁四季水流不断的河沟,又为窑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磁窑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具备了建立大型瓷窑的基本条件。从地层和瓷器特征分析,该窑始烧于北宋中期,元至明代仍在沿袭直至荒弃。西夏与中原有着密切的技术交流和文化往来,大批中原制瓷匠人的移居,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灵武窑没有经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便突然兴盛起来。
灵武窑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制瓷业的重点产区,也是宁夏境内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瓷窑。研究证明,灵州制瓷工业技术高度发达,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瓷器的出土,为宋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社会生活习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灵武窑遗址地处西北边陲沙漠,她是盛开在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灿烂奇葩。从窑遗址出土大量瓷器产品证实,灵武窑剔刻花图案精美、风格独特、民族特色浓郁,制瓷技术十分先进。
此外还有白釉或黑釉瓷质建筑材料以及窑具匣钵、垫圈等。此窑产品的特点表明其深受北宋定窑和磁州窑两窑系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体现出了西夏游牧民族瓷器的特点。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