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天寺塔 编辑
承天寺塔,又名西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76号,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
承天寺塔始建于西夏天祜垂圣元年(1050年),是西夏皇帝谅祚之母没藏氏求佛保佑其子龙运长久而建。清乾隆三年(1739年),大地震时塔寺全部震毁。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承天寺塔。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对承天寺塔院内进行了改造。
2006年5月25日,承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承天寺塔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76号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807-3-5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西塔
元明时期,承天寺塔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
明永乐三年(1401年),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
清乾隆三年(1739年)11月24日,大地震时塔、寺全部震毁。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承天寺塔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对承天寺塔院内进行了改造,重修了山门、山门南北两侧配房及大院南北展厅。
结构
承天寺塔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承天寺坐西朝东,东西长约二百米,南北宽约一百米,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古建筑。寺院内现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等建筑。 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承天寺塔整座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
承天寺塔
特点
承天寺塔内呈方形空间,1一3层不设窗洞;4一10层,每层交替设置拱形窗洞,偶数层为东西向,奇数层为南北向,顶层四面开大型圆窗。
随着西夏国的覆灭,承天寺塔也屡遭兵火侵扰,党项人四散逃离,承天寺日渐荒废。元朝多年,仅承天寺塔“一塔独存”。明朝时期,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封为庆王,封地在宁夏地区,王室初建在韦州,后迁至宁夏城(银川)。庆王朱旃对承天寺和承天寺塔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和修饰,并且增设了殿宇。而后银川平罗八级大地震,使寺毁塔塌。今存的承天寺塔非原建筑,但仍保持了西夏原塔的基本形制和造型风格。
承天寺
承天寺坐西朝东,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殿屋廊宇,规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后院有韦驮殿和卧佛殿。古时,承天寺时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香火鼎盛,游人不绝。它与武威的护国寺、张掖的卧佛寺一样,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
传说轶事
银川承天寺塔
承天寺塔是宁夏惟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灵武镇河塔互称为“姊妹塔”。
地理位置
承天寺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76号。
承天寺塔
交通指引
银川市内乘坐17路、25路、32路、33路、501路公交车西塔北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